作为职场人 身上有哪些留不得的学生思维?

  ◆◆1 ◆◆
认为要准备好了才能做

这条误区是我自己曾经犯过的血淋淋的教训。

在我初入职场1年的时候,公司做业务改动,领导把我叫到办公室,问有一个新项目我是不是有兴趣去做。
虽然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,但彼时的我尚且年轻,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未免发怵:万一自己不适合这个领域怎么办?万一自己的能力达不到怎么办?做不好让领导失望是不是很难堪?
于是当时我的说辞是:挺有兴趣的,但是觉得驾驭不了,想先学习准备下。

然后,这个机会就给到了另一个同事。
其实这个项目属于一个全新领域,全公司上下也没有人敢说自己有实际经验。这个同事立马答应下来,边学边做,从错误中总结。
一年后,这个项目小有所成,他的攻坚能力也受到了大家认可,之后新的机会不停奔来,升职加薪也自然不在话下。

后来有一次绩效谈话的时候,上司很惋惜的跟我说:
“其实你挺有能力的,就是缺乏一点冒险精神。你想什么事情都准备好了才做,然而机会是不等人的,不会像在学校一样,给你预习复习的时间。” 
所以少年们,如果你有机会面对新的机会,不要总害怕自己能力不足驾驭不了。
勇敢承接下来,这份责任会成为你强大的动力,让你有一个目标愿景鞭策你不停迭代自己。
  
不要总想着等强大了再承担更重要的事,而是让更重要的事驱使你变得强大。
 

 ◆◆2 ◆◆
诉诸情感,却不诉诸现实

我见过很多人,哪怕走出校门这么久,还像个小孩子一样,觉得“认识”这件事比钱都通用,好像只要认识一个人,就可以毫不顾忌的请对方去帮助他们。 

在人情上诉诸情感,无非就是两种表现:①强行加深关系 ②我弱我有理。
经常会有连话都不怎么说的微信好友,突然一句话发过来,问能不能帮着办个事,然后只字不提任何的回馈,一句“麻烦你了”就抹平了一切。

还有一些人,特别理直气壮的会对你说:
“您好,我是做创业的,现在起步很晚,您能不能分享一下您创业的经验?”
“您好,能不能用您的公众号给我们做一个推广?我们公司刚刚起步,特别需要像您这样的大V的支持。”
“您好,我们最近在做一个分享会,想请您来分享一些自己工作的经验和看法,请问您方便吗?”
诶不是,凭什么啊?
因为我们认识,我就一定要做好人免费帮你做这做那嘛?因为你刚起步,所以我就应该毫无条件的帮你吗?

我的确可以拒绝,但是聪明的人应该知道:有的话,从一开始你就不应该说出口。
 

 ◆◆3 ◆◆
一元思维严重

刚刚迈出象牙塔迈入社会的年轻人,往往很难用多元思维的视角去打量这个世界。 
因为整个学生时代,我们都是在被某种单一思维所裹挟的:
只要好好学习,其他的事情自有人安排。

学生时代,我们可以笃信这种“书中自有黄金屋,书中自有颜如玉”的观点,生活琐事可以由师长安排,只要成绩优秀,哪怕其他地方有硬伤,也是一个优秀的学生。
可是在迈出象牙塔后,这条规则就不怎么适用了,生活不会告诉你,只要工作中业务能力强,其他地方有硬伤瑕疵都无所谓。
 

 ◆◆4 ◆◆
强调过程,却不看重结果

我刚刚参加工作时,特别热爱加班,总是觉得在办公司坐的越久,越能体现我工作的认真。
每当我看到其他同事早我一两个小时下班时,我都会在心里暗自觉得:你们工作积极性一点都不高,你看我多玩命。

还有的时候,我甚至会在办公室通宵赶进度,只剩我一个人对着电脑码字。
但是我发现,我的boss似乎一点反应都没有,连一句最起码的“辛苦了”都懒得说。

于是我特别委屈的像他抱怨:我这么刻苦玩命的工作,为了完成进度在办公室通宵了好几个晚上,不指望您发奖金,但是您连鼓励都不给我是不是有点太严格了?
结果boss推了一下眼镜,问我:“你超额完成任务了吗?”我说没有,但是我没落下。
他继续问我:“你能保证你是所有人交上来的终稿中最优秀的吗?”我说不能,我对业务还不是很熟练。
然后我听到了一句严厉的呵斥:“你付出了别人几倍的时间,做了一个和别人差不多的结果,你怎么还好意思觉得自己能得到表扬?”

过去考试考不好,家长都会宽慰我说没事没事,我们努力了就好。
后来我才知道,过程再费心再努力,如果没有好结果,都是浪费。 
因为kpi不是靠感动就能达标的;进度不是靠刻苦就能做完的;质量也不是你热爱工作就能让它提升的。
外界评价我们,只会问一句话:你做的怎么样?

请做一个结果导向的人。
 

 ◆◆5 ◆◆
太不会来事的同时,又太会来事

学生思维是一种很容易走极端的思维:要么把问题想得太过简单,要么把问题想得太过复杂。
前一秒你怎么瞪他踩他脚他都硬着脖子怼老板,后一秒他看到主管满脸堆满的油腻的笑容能直接让你消化不良。
和人相处的明规则潜规则实在太多,我写十几篇都写不完,但是我只希望很多刚刚踏入职场的学生一定一定要明白一件事:
在你阅历不够多,经验不够丰富时,千万别玩花式炫技。
不然,迎接你的,就是花式作死。

在你刚踏入社会时,别人看你像个学生,这恰恰是你最好的保护伞——大家对你尚且没有那么多算计:你都不具备和他们一起耍心眼过招的资格。
因此,只需要做到懂礼貌,待人接物多微笑多说谢谢,人家基本上都会觉得这个孩子有家教——那些高段位的操作,别刻意去学,任何高段位玩家的操作都需要细细品才能明白其中的意思,你只看个表面就去模仿,很容易让人反感。

小孩子学大人的样子穿个皮鞋西装还有点萌,你学着老狐狸强装城府深的样子,就只剩蠢了。
 

 ◆◆6 ◆◆
好为人师,就以为自己聪明

学生时代特别容易养成一个“职业病”:觉得自己读了几年书,就晓得天文地理,谁都没自己聪明了。
于是就衍生出来了一种很让人反感的习惯:好为人师。
只要是别人遇到的事情,自己又恰好懂个皮毛的事情,自己就压抑不住内心的冲动,非要冲上去多几句嘴。
其实关于任何一件事,基本的人都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,如果不是专家级的意见或者刁钻的角度,你真的没有必要去炫耀你最聪明。

主动给出去的经验和建议,往往不值钱,也不值得人去珍惜。

现在资讯那么发达,哪怕四五十的大叔都可能和二十岁的鲜肉一样会上网获取资讯,再加上多年经验的酝酿,可能他的见识不输一个每天接受最新资讯的年轻人。
刚出校门的学生总以为自己是时代的弄潮儿,殊不知如果只是通过网络就算了解资讯和时代的弄潮儿,那怕是我们已经生活在亚特兰蒂斯了。
 

 ◆◆7 ◆◆
不敢接受别人的好意

公司有时候经常会来一些实习生,大部分的人都有一个不好的习惯——小家子气,不大方,不敢接受别人的好意。
别人送一份零食,他推脱说不了谢谢;别人顺手帮他取个东西,追在屁股后头谢谢半天;大家聚会一起吃个饭别人帮他买了单,一个劲的感谢说这多不好意思。

我原来也这样,后来发现完全没有必要:像这种小小的优待,只不过是人家对新人表达出来的善意,大大方方的说一句“谢谢”收下就好,本来人家觉得你是个小孩子,照顾你一下应该的。
但是一个劲的谢谢,表现的太过看重会让人很不舒服——为什么这么小的事还要念念不忘?这是过去没人对他好过吗?
更不用说因为不好意思不敢拿推回来的——我对你是好意,你不接,是在扫我面子嘛?

如果你觉得不能一直拿别人的好意,你只需要先接下来,然后回赠一个同等价值的礼物就好,这样不仅你心里觉得平衡,别人也觉得你懂礼貌有家教。
而且,关系的建立都需要有来有往,今天你欠我一个人情,明天我欠你一个人情,慢慢的有来有往,这才不生疏了。

0 个评论

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