销售

销售

介绍产品4要素 句句戳中顾客的心

销售/客户管理红圈小管家 发表了文章 • 0 个评论 • 2394 次浏览 • 2019-01-17 13:41 • 来自相关话题

向顾客正确地介绍产品是个技术活,很多销售人员都做不好。
并非像很多人想得那样,能说就能做好销售,关键得会说,句句都能说到点子上,说到顾客心里去。

1、给顾客讲故事

讲故事是销售人员最应该具备的基本功。
一个好故事不仅能够创造画面感,而且能引起顾客的共鸣,相对其他语言技巧来说更能够被顾客所接受。
这种故事就很容易勾起顾客的想象,激发他的购买欲,让他心理长草,无法轻易走开。

2、带入消费场景

消费场景即什么人、在什么时间、什么地点、如何使用某款产品,以及使用这款产品的动机是什么。
当销售人员对这个描述得越具体、越生动,则消费场景越真实,最终展示的产品也越能打动人。
午后,在紧张的工作中停下来,感觉身体被掏空了,轻抿一口黑芝麻乳,配少许坚果,你会感觉全身舒畅。关键是,营养健康,热量不高,没有负罪感。

每天早上热黑芝麻乳,中午补充能量,晚上健身好搭档,这些话语会让顾客脑海中浮现出食用你产品后的美好情景,“哇!有了它生活变得大不一样啊!”
而他的购买欲也会随之升高,这就是描述“消费场景”的魅力。

3、数字证言

数字的本身是枯燥的,但是运用在语言里面,效果会显而易见。
而且利用数据,会提高顾客对你产品的可信度,增强专业感。
数字是一些优秀销售人员最常用的技巧,准确地报出产品数据和销售数据更加具有可信性。

4、认知对比

比如,一款爆款榨汁机,可以10秒榨汁、快速清洗,很好地满足了现代人偷懒的需求。
但是,这款榨汁机卖得不便宜,一个要298元。
这时候,销售员应该怎么介绍,才能让顾客觉得298元不贵呢?

优秀的销售员会这么说:
现在市面上口碑不错的榨汁机,最起码都要五六百块,贵的还要上千,但这款的价格真的非常亲民,只需要298元。这个价钱,就是在外面喝十几杯果汁的价格(还不一定是真果汁),却可以让你一年到头,天天喝自己鲜榨的果汁,口味也可以随意搭配!

确实,市面上不错的“榨汁机”都要500元以上,但是它们比这款榨汁机容量更大,功能更强。
由于大部分顾客并不熟悉榨汁机市场,当销售员有意设置这样一个高价产品锚点做对比,顾客听完后感觉:“哇!比其他品牌少了200多块的价格呢!”似乎自己占了便宜,从而愉快地下单。

THE END

总之,只要我们肯花上一些时间和精力,枯燥的产品介绍就可以做得这么任性,这么好玩!
销售不再是干巴巴地照本宣科,而是有准备地为每位顾客量身定制一套说辞。
需要注意的是,在我们实践中,一句话就可能包含上面全部知识点,所以大家要学会融会贯通,不要把它们看成单独的点。销售话术组合好了,你的产品想卖不出去都难。 查看全部
向顾客正确地介绍产品是个技术活,很多销售人员都做不好。
并非像很多人想得那样,能说就能做好销售,关键得会说,句句都能说到点子上,说到顾客心里去。

1、给顾客讲故事

讲故事是销售人员最应该具备的基本功。
一个好故事不仅能够创造画面感,而且能引起顾客的共鸣,相对其他语言技巧来说更能够被顾客所接受。
这种故事就很容易勾起顾客的想象,激发他的购买欲,让他心理长草,无法轻易走开。

2、带入消费场景

消费场景即什么人、在什么时间、什么地点、如何使用某款产品,以及使用这款产品的动机是什么。
当销售人员对这个描述得越具体、越生动,则消费场景越真实,最终展示的产品也越能打动人。
午后,在紧张的工作中停下来,感觉身体被掏空了,轻抿一口黑芝麻乳,配少许坚果,你会感觉全身舒畅。关键是,营养健康,热量不高,没有负罪感。

每天早上热黑芝麻乳,中午补充能量,晚上健身好搭档,这些话语会让顾客脑海中浮现出食用你产品后的美好情景,“哇!有了它生活变得大不一样啊!”
而他的购买欲也会随之升高,这就是描述“消费场景”的魅力。

3、数字证言

数字的本身是枯燥的,但是运用在语言里面,效果会显而易见。
而且利用数据,会提高顾客对你产品的可信度,增强专业感。
数字是一些优秀销售人员最常用的技巧,准确地报出产品数据和销售数据更加具有可信性。

4、认知对比

比如,一款爆款榨汁机,可以10秒榨汁、快速清洗,很好地满足了现代人偷懒的需求。
但是,这款榨汁机卖得不便宜,一个要298元。
这时候,销售员应该怎么介绍,才能让顾客觉得298元不贵呢?

优秀的销售员会这么说:
现在市面上口碑不错的榨汁机,最起码都要五六百块,贵的还要上千,但这款的价格真的非常亲民,只需要298元。这个价钱,就是在外面喝十几杯果汁的价格(还不一定是真果汁),却可以让你一年到头,天天喝自己鲜榨的果汁,口味也可以随意搭配!

确实,市面上不错的“榨汁机”都要500元以上,但是它们比这款榨汁机容量更大,功能更强。
由于大部分顾客并不熟悉榨汁机市场,当销售员有意设置这样一个高价产品锚点做对比,顾客听完后感觉:“哇!比其他品牌少了200多块的价格呢!”似乎自己占了便宜,从而愉快地下单。

THE END

总之,只要我们肯花上一些时间和精力,枯燥的产品介绍就可以做得这么任性,这么好玩!
销售不再是干巴巴地照本宣科,而是有准备地为每位顾客量身定制一套说辞。
需要注意的是,在我们实践中,一句话就可能包含上面全部知识点,所以大家要学会融会贯通,不要把它们看成单独的点。销售话术组合好了,你的产品想卖不出去都难。

对待愤怒的客户 教你7招反怒为喜

销售/客户管理红圈小管家 发表了文章 • 0 个评论 • 2121 次浏览 • 2019-01-16 09:23 • 来自相关话题

在销售心理学上面,愤怒型客户一般都不讲道理,总是用非常微妙和无意识的方式点燃愤怒之情。

在他们特别气愤时,他们不是使用大脑皮层,而是在使用建立于恐龙头脑之中的原始感情。

如果像对待通情达理、逻辑思维正常的人一样对待愤怒型客户,那可是大错特错。

因为客户愤怒时所做出的反应,同他们头脑冷静分析问题,或试图解决问题时,所做出的反应相差甚远。


那么,如何平息愤怒型客户的火气呢?今天为大家分享几种方法,当你遇到类似的客户的时候,你可以试试看:


一、找出客户愤怒的原因

愤怒的客户多表现为情绪激动、怒发冲冠、横眉冷眼等等。销售人员决不能为这些表面的现象为迷惑,应该努力透过这些现象,探明客户愤怒之下的真实原因。

客户愤怒的根本原因在于不满,即期待与现实的严重不符。

如果销售人员能找到客户愤怒的根本原因,那么,平息客户的愤怒就会变得简单起来。


二、耐心倾听

听客户讲,并让他知道,你在认真耐心地听他诉说,是平息愤怒型客户火气的最佳方法。

有时,客户发火的原因是,他认为这是让别人听自己诉说的唯一方法,使其平静下来的最好方法就是:主动耐心地倾听他的诉说。

这样客户就知道你在注意他的倾诉。这时,你可以插入几声“嗯,嗯”,还可以使用以下几句有效的话:

“这确实是一个问题。”

“我对此也很关心。”

“我看得出你为什么这么激动。”

客户诉说得越来越详细,你可以重复一下他的问题或概述一下他的问题,表示你在耐心认真地听他说话。

这种技巧可能是与他人相处的最好方法。


三、找出客户想要得到什么

在你成功地让客户相信你在听他诉说时,你应特别注意他想从你这里到什么。

最好的方法是问一下“你想让我做些什么”。

这种发问可以使你发现,这个愤怒型客户究竟想干什么,还可以使对方停下来想一想,使他从恐龙头脑反应,转到大脑皮层反应,自动降低感情用事的程度。


四、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谈判

一旦你找出了对方想要得到什么,你便可以开始考虑怎样解决这个问题。

你会惊奇地发现,在客户感到自己的倾诉被人倾听之后,这个问题解决起来是多么容易。


五、表示同情和理解

客户的愤怒带有强烈的感情因素,因此如果销售人员能够首先在感情上对对方表示同情和理解,那么将成为最终圆满解决问题的良好开端。

表示同情和理解有多种方式,可以以眼神来表示同情,以诚心诚意、认真的表情来表示理解,以适当的身体语言,如点头表示同意等等。

在表示同情和理解的时候,态度一定要诚恳,否则会被客户理解为心不在焉的敷衍,可能反而刺激了客户的愤怒。


六、给客户留足面子

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,恐龙头脑的客户宁可去记住繁杂枯燥的东西,也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。

在面对愤怒型客户时,重要的一条是避免让他当众承认错误。

如果你能这样解决问题,使客户感到自己的才智、道德和价值观被保住了,他就会很乐意。

如果错误明显是由你造成的,你应该非常礼貌地对给客户造成的不便道歉,宣布他们有理由感到气愤并表示自己改正错误。

如果你的错误使客户浪费了时间和金钱,稍打一点儿折扣便可做成很好的生意。

如果愤怒型客户感到自己被别人理解了,他就会感到很愉快。


七、立即向客户道歉

明确问题后,如果明显是自己的责任,则应马上向客户道歉。

即使在问题的归属上还不是很明确,需要进一步认定责任的承担者,也要首先向客户表示歉意。

道歉是必要的,但应注意的是,不要一味地向客户道歉。

有的销售人员好像是习惯性地,在面对愤怒型客户时连声道歉。

这种一味地道歉不但无助于平息客户的愤怒,有时反而会更加激怒客户。

因为客户需要的毕竟不是道歉,而是令其满意的处理结果。


——

面对愤怒型客户时,以下几种方法是万万不能用的。

因为这些方法对平息客户的愤怒毫无用处,反而只会使客户更加气愤。


一是 还击客户。当客户向你怒吼时,你自然的反应便是想给以还击。通常结果是,你一还击,客户的怒火更旺。

二是 避而不谈。避开问题不谈,告诉愤怒型客户应该找谁去发火,只会使客户更加愤怒,因为他会认为你在找借口。 


三是 解释开脱。客户的愤怒往往是由于一些简单的误解造成的。

你可能会很自然地插入话头,解释问题所在。

但愤怒的客户通常会把这看成是一种攻击,他只会更加反击。


四是 目标不清。对于愤怒型客户,你的目标就是尽快使他平静下来。

这样,你就可以帮助他理智地解决问题了。

这个目标与“对他实行报复”完全不同。你不能在对他实行报复的同时又使他平静下来。

如果你的目标是使他平静下来,你必须忘掉与他反唇相讥。




以上。 查看全部
在销售心理学上面,愤怒型客户一般都不讲道理,总是用非常微妙和无意识的方式点燃愤怒之情。

在他们特别气愤时,他们不是使用大脑皮层,而是在使用建立于恐龙头脑之中的原始感情。

如果像对待通情达理、逻辑思维正常的人一样对待愤怒型客户,那可是大错特错。

因为客户愤怒时所做出的反应,同他们头脑冷静分析问题,或试图解决问题时,所做出的反应相差甚远。


那么,如何平息愤怒型客户的火气呢?今天为大家分享几种方法,当你遇到类似的客户的时候,你可以试试看:


一、找出客户愤怒的原因

愤怒的客户多表现为情绪激动、怒发冲冠、横眉冷眼等等。销售人员决不能为这些表面的现象为迷惑,应该努力透过这些现象,探明客户愤怒之下的真实原因。

客户愤怒的根本原因在于不满,即期待与现实的严重不符。

如果销售人员能找到客户愤怒的根本原因,那么,平息客户的愤怒就会变得简单起来。


二、耐心倾听

听客户讲,并让他知道,你在认真耐心地听他诉说,是平息愤怒型客户火气的最佳方法。

有时,客户发火的原因是,他认为这是让别人听自己诉说的唯一方法,使其平静下来的最好方法就是:主动耐心地倾听他的诉说。

这样客户就知道你在注意他的倾诉。这时,你可以插入几声“嗯,嗯”,还可以使用以下几句有效的话:

“这确实是一个问题。”

“我对此也很关心。”

“我看得出你为什么这么激动。”

客户诉说得越来越详细,你可以重复一下他的问题或概述一下他的问题,表示你在耐心认真地听他说话。

这种技巧可能是与他人相处的最好方法。


三、找出客户想要得到什么

在你成功地让客户相信你在听他诉说时,你应特别注意他想从你这里到什么。

最好的方法是问一下“你想让我做些什么”。

这种发问可以使你发现,这个愤怒型客户究竟想干什么,还可以使对方停下来想一想,使他从恐龙头脑反应,转到大脑皮层反应,自动降低感情用事的程度。


四、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谈判

一旦你找出了对方想要得到什么,你便可以开始考虑怎样解决这个问题。

你会惊奇地发现,在客户感到自己的倾诉被人倾听之后,这个问题解决起来是多么容易。


五、表示同情和理解

客户的愤怒带有强烈的感情因素,因此如果销售人员能够首先在感情上对对方表示同情和理解,那么将成为最终圆满解决问题的良好开端。

表示同情和理解有多种方式,可以以眼神来表示同情,以诚心诚意、认真的表情来表示理解,以适当的身体语言,如点头表示同意等等。

在表示同情和理解的时候,态度一定要诚恳,否则会被客户理解为心不在焉的敷衍,可能反而刺激了客户的愤怒。


六、给客户留足面子

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,恐龙头脑的客户宁可去记住繁杂枯燥的东西,也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。

在面对愤怒型客户时,重要的一条是避免让他当众承认错误。

如果你能这样解决问题,使客户感到自己的才智、道德和价值观被保住了,他就会很乐意。

如果错误明显是由你造成的,你应该非常礼貌地对给客户造成的不便道歉,宣布他们有理由感到气愤并表示自己改正错误。

如果你的错误使客户浪费了时间和金钱,稍打一点儿折扣便可做成很好的生意。

如果愤怒型客户感到自己被别人理解了,他就会感到很愉快。


七、立即向客户道歉

明确问题后,如果明显是自己的责任,则应马上向客户道歉。

即使在问题的归属上还不是很明确,需要进一步认定责任的承担者,也要首先向客户表示歉意。

道歉是必要的,但应注意的是,不要一味地向客户道歉。

有的销售人员好像是习惯性地,在面对愤怒型客户时连声道歉。

这种一味地道歉不但无助于平息客户的愤怒,有时反而会更加激怒客户。

因为客户需要的毕竟不是道歉,而是令其满意的处理结果。


——

面对愤怒型客户时,以下几种方法是万万不能用的。

因为这些方法对平息客户的愤怒毫无用处,反而只会使客户更加气愤。


一是 还击客户。当客户向你怒吼时,你自然的反应便是想给以还击。通常结果是,你一还击,客户的怒火更旺。

二是 避而不谈。避开问题不谈,告诉愤怒型客户应该找谁去发火,只会使客户更加愤怒,因为他会认为你在找借口。 


三是 解释开脱。客户的愤怒往往是由于一些简单的误解造成的。

你可能会很自然地插入话头,解释问题所在。

但愤怒的客户通常会把这看成是一种攻击,他只会更加反击。


四是 目标不清。对于愤怒型客户,你的目标就是尽快使他平静下来。

这样,你就可以帮助他理智地解决问题了。

这个目标与“对他实行报复”完全不同。你不能在对他实行报复的同时又使他平静下来。

如果你的目标是使他平静下来,你必须忘掉与他反唇相讥。




以上。

销售做不到让客户记住你 就没必要干销售了

销售/客户管理红圈小管家 发表了文章 • 0 个评论 • 2470 次浏览 • 2019-01-15 13:24 • 来自相关话题

导语

销售即是沟通,每一次销售都必须要有目的,那就是要么让客户成交,要么让客户记住。

成交是对机会的把握,记住是对机会的争取,否则就是无效销售。




由于大多数客户对销售均抱有抵触心理,所以当很多销售员满怀热情地去销售产品时,常常是刚开口就遭到了拒绝。

既然客户强烈排斥销售,那么我们也可以曲线救国,先不谈销售产品的事,先争取客户的好感与信任,那么再谈销售就容易得多了。

例如,我们可以这样说:“我只需占用您15分钟的时间就可以了,与您随便聊一聊,我保证在这15分钟之内不与您谈销售产品的事。”


美国著名的保险销售员乔•库尔曼在29岁时就成为业绩一流的销售员。

一次,乔•库尔曼想拜访一个叫阿雷的客户,这位客户可是个大忙人,他每个月至少乘飞机飞行10万英里。

乔•库尔曼提前给阿雷打了个电话。“阿雷先生,我是人寿保险销售员,是理查德先生让我联系您的。我想拜访您不知道可不可以?”

“是想销售保险吗?已经有许多保险公司的销售员找过我了,我不需要,况且我也没有时间。”

“我知道您很忙,但您能抽出10分钟吗?10分钟就够了,我保证不向您销售保险,只是跟您随便聊一聊。”

“那好吧,你明天下午4点钟来吧。”

“谢谢您!我会准时到的。”

经过乔•库尔曼的争取,阿雷终于同意他拜访的请求。

第二天早晨,乔•库尔曼准时到了阿雷的办公室。“

您的时间非常宝贵,我将严格遵守10分钟的约定。”乔•库尔曼非常礼貌地说。

于是,乔•库尔曼开始了尽可能简短的提问,让阿雷多说话。

10分钟很快就到了,乔•库尔曼主动说:“阿雷先生,10分钟时间到了,您看我得走了。”

此时,阿雷先生谈兴正浓,便对乔•库尔曼说:“没关系,你再多待一会儿吧。”

就这样,谈话并没有结束,接下来,乔•库尔曼在与阿雷先生的闲谈中又获得了很多对销售有用的信息,而阿雷先生也对乔•库尔曼产生了好感。

当乔•库尔曼第3次拜访阿雷先生时,顺利地拿下了这张保单。


见面但不谈销售可以避免自己的销售行为被扼杀在摇篮中,而且也能了解更多的客户信息。

乔•库尔曼本着这一原则,在第一次见面中不谈销售,从而消除了客户的警戒心理,确保了和客户面谈的机会,同时也赢得了客户的好感。

尤其在现阶段的销售行为中,不可能与接触过的每个客户都能做到成交,很多客户就是基于"想了解",如果不能实现成交,又不能给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,则拜访是非常失败的。

如果没有成交,并不一定就错了,或无效了,关键还要看客户记住的内容。这里特别就成交与记住进行说明,并作出四象限的分析。



我们极力支持“既成交又记住”、“没成交但记住”的销售行为;矫正”只成交没记住“的销售行为;抵制”没成交没记住“的销售行为。


让顾客记住什么?


现在做客户的陌生拜访或初次拜访,当场与客户达成成交/合作共识的几乎没有。

不是因为产品不好,也不是因为客户不感兴趣,而是市场太过于复杂,沟通和追踪要不断进行,要找到彼此的契合点。

这里要考量的,首次更多是记住而不是成交,因为90%以上的可能性不会成交。

所以在开发客户、布局新品时,一定要让客户记住,而不一定是强求当场成交。

记住公司的实力,品牌的口碑,记住业务的专业性,亲和力,值得信任,记住产品的优势,与所经营产品的互补等,进而会有更多好的合作机会。

与其说市场困难,导致布局不利,客户不能成交,不如说是自己没能让客户更好地记住!

01▶遵守诺言 比如,我们已经与客户说好了不谈销售,所以销售人员一定要遵守诺言;

除非客户自己主动提及,否则不要在约定好的前提下,过多介绍公司产品及相关的内容。

如果我们违反了诺言,客户会认为我们不可信,从而失去再次拜访的机会。

02▶说话速度不宜太快 语速太快不利于对方倾听和理解,同时也不利于谈话的进行。

因为语速太快会给对方一种压力感,似乎在强迫对方听我们讲话。


03▶不占用客户太多时间 说占用对方几分钟的时间就占用几分钟,尽量不要延长;

否则客户不但认为我们不守信用,还会觉得我们喋喋不休,那么下次我们再想约见他恐怕就很难了。

当然,如果客户自己愿意延长时间与我们交谈那就另当别论了。


04▶让客户说话,多了解有用的信息 销售员在拜访客户的时候尽量多问问题,多听客户说话。

这样做的目的:一来是为了多了解客户的信息,二来是为了变单向沟通为双向沟通,让客户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。


05▶保持良好的心态 销售员在拜访客户时,不但不要提及销售,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,要面带微笑,不要给自己和客户压力,这样在客户面前我们才会显得更有亲和力。


销售员虽然不谈销售,但是一定要获得客户对自己的好感。 一定要做到在承诺的短暂时间里引起客户的兴趣、激发客户继续交谈的意愿,这样才能为自己赢得更有利的局面。



//做好售后追踪//


有数据显示80%的销售是在第4至11次跟踪后完成,仅有2%的销售是在第一次拜访沟通后完成的。

不管是成交还是记住,重要的是做好售后追踪,不能做一锤子买卖,不能收了款就不管了。

成交的顾客,要看使用反馈,使用周期,形成美誉度,争取复购;

未成交者,争取加深印象,赢得好感,进而尝试购买,彼此获得更多的信任机会。




以上。 查看全部
导语


销售即是沟通,每一次销售都必须要有目的,那就是要么让客户成交,要么让客户记住。

成交是对机会的把握,记住是对机会的争取,否则就是无效销售。





由于大多数客户对销售均抱有抵触心理,所以当很多销售员满怀热情地去销售产品时,常常是刚开口就遭到了拒绝。

既然客户强烈排斥销售,那么我们也可以曲线救国,先不谈销售产品的事,先争取客户的好感与信任,那么再谈销售就容易得多了。

例如,我们可以这样说:“我只需占用您15分钟的时间就可以了,与您随便聊一聊,我保证在这15分钟之内不与您谈销售产品的事。”


美国著名的保险销售员乔•库尔曼在29岁时就成为业绩一流的销售员。

一次,乔•库尔曼想拜访一个叫阿雷的客户,这位客户可是个大忙人,他每个月至少乘飞机飞行10万英里。

乔•库尔曼提前给阿雷打了个电话。“阿雷先生,我是人寿保险销售员,是理查德先生让我联系您的。我想拜访您不知道可不可以?”

“是想销售保险吗?已经有许多保险公司的销售员找过我了,我不需要,况且我也没有时间。”

“我知道您很忙,但您能抽出10分钟吗?10分钟就够了,我保证不向您销售保险,只是跟您随便聊一聊。”

“那好吧,你明天下午4点钟来吧。”

“谢谢您!我会准时到的。”

经过乔•库尔曼的争取,阿雷终于同意他拜访的请求。

第二天早晨,乔•库尔曼准时到了阿雷的办公室。“

您的时间非常宝贵,我将严格遵守10分钟的约定。”乔•库尔曼非常礼貌地说。

于是,乔•库尔曼开始了尽可能简短的提问,让阿雷多说话。

10分钟很快就到了,乔•库尔曼主动说:“阿雷先生,10分钟时间到了,您看我得走了。”

此时,阿雷先生谈兴正浓,便对乔•库尔曼说:“没关系,你再多待一会儿吧。”

就这样,谈话并没有结束,接下来,乔•库尔曼在与阿雷先生的闲谈中又获得了很多对销售有用的信息,而阿雷先生也对乔•库尔曼产生了好感。

当乔•库尔曼第3次拜访阿雷先生时,顺利地拿下了这张保单。


见面但不谈销售可以避免自己的销售行为被扼杀在摇篮中,而且也能了解更多的客户信息。

乔•库尔曼本着这一原则,在第一次见面中不谈销售,从而消除了客户的警戒心理,确保了和客户面谈的机会,同时也赢得了客户的好感。

尤其在现阶段的销售行为中,不可能与接触过的每个客户都能做到成交,很多客户就是基于"想了解",如果不能实现成交,又不能给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,则拜访是非常失败的。

如果没有成交,并不一定就错了,或无效了,关键还要看客户记住的内容。这里特别就成交与记住进行说明,并作出四象限的分析。



我们极力支持“既成交又记住”、“没成交但记住”的销售行为;矫正”只成交没记住“的销售行为;抵制”没成交没记住“的销售行为。


让顾客记住什么?


现在做客户的陌生拜访或初次拜访,当场与客户达成成交/合作共识的几乎没有。

不是因为产品不好,也不是因为客户不感兴趣,而是市场太过于复杂,沟通和追踪要不断进行,要找到彼此的契合点。

这里要考量的,首次更多是记住而不是成交,因为90%以上的可能性不会成交。

所以在开发客户、布局新品时,一定要让客户记住,而不一定是强求当场成交。

记住公司的实力,品牌的口碑,记住业务的专业性,亲和力,值得信任,记住产品的优势,与所经营产品的互补等,进而会有更多好的合作机会。

与其说市场困难,导致布局不利,客户不能成交,不如说是自己没能让客户更好地记住!

01▶遵守诺言 比如,我们已经与客户说好了不谈销售,所以销售人员一定要遵守诺言;

除非客户自己主动提及,否则不要在约定好的前提下,过多介绍公司产品及相关的内容。

如果我们违反了诺言,客户会认为我们不可信,从而失去再次拜访的机会。

02▶说话速度不宜太快 语速太快不利于对方倾听和理解,同时也不利于谈话的进行。

因为语速太快会给对方一种压力感,似乎在强迫对方听我们讲话。


03▶不占用客户太多时间 说占用对方几分钟的时间就占用几分钟,尽量不要延长;

否则客户不但认为我们不守信用,还会觉得我们喋喋不休,那么下次我们再想约见他恐怕就很难了。

当然,如果客户自己愿意延长时间与我们交谈那就另当别论了。


04▶让客户说话,多了解有用的信息 销售员在拜访客户的时候尽量多问问题,多听客户说话。

这样做的目的:一来是为了多了解客户的信息,二来是为了变单向沟通为双向沟通,让客户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。


05▶保持良好的心态 销售员在拜访客户时,不但不要提及销售,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,要面带微笑,不要给自己和客户压力,这样在客户面前我们才会显得更有亲和力。


销售员虽然不谈销售,但是一定要获得客户对自己的好感。 一定要做到在承诺的短暂时间里引起客户的兴趣、激发客户继续交谈的意愿,这样才能为自己赢得更有利的局面。



//做好售后追踪//


有数据显示80%的销售是在第4至11次跟踪后完成,仅有2%的销售是在第一次拜访沟通后完成的。

不管是成交还是记住,重要的是做好售后追踪,不能做一锤子买卖,不能收了款就不管了。

成交的顾客,要看使用反馈,使用周期,形成美誉度,争取复购;

未成交者,争取加深印象,赢得好感,进而尝试购买,彼此获得更多的信任机会。




以上。

打破你的固有思维 业绩增长速度加快2倍!

销售/客户管理红圈小管家 发表了文章 • 0 个评论 • 1901 次浏览 • 2019-01-07 10:28 • 来自相关话题

工作的结果=思维方式×热情×能力。

拥有正确的思维方式,甚至比拥有智商、体魄等其他能力更为重要。





为什么自己明明很努力,却还是不行?

为什么有的人不算聪明,却能取得成功?

许多情况下,处理事情的逻辑和方法,才是带人跳出困境的首要因素。

了解以下6点,相信对打破你的固有思维会有所启发。


---/ 1 /---
◆◆斯坦纳定理◆◆
正确的沟通法则是少说多听



心理学家Stainer提出,一个人在哪里说的越多,在哪里听到的就越少。
 
 

古希腊有这样一则传说

一位年轻人向苏格拉底求教,学习如何演讲。

为了表现自己口才好,他半句未歇,讲了很多话。

苏格拉底默默听完后对他说,“看来你需要缴纳两份学费。”

年轻人不解,“您为什么要我交双份呢?”

苏格拉底解释:“因为我需要教你两件事,第一件事是如何闭嘴,第二件事才是如何开口演讲。”


“要做一个善于沟通的人,最有效的一种办法,就是学会听人家说话。”


声音专家朱利安在TED演讲《五种令倾听更有效的方法》里谈到,日常生活中,我们花60%的时间去听,但真正被接收的只有25%。






 

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:

“结婚时,我向妻子承诺每天听从她,像第一次一样”

“而现在 ,这是我每天功亏一篑的事情。”

表达自己的意见很容易,专心听别人讲话却很难。



有研究表明,在实际沟通过程中,只有20%的人能排开主客观干扰,做到倾听。

而每一次认真听别人讲话,都是一次“韬光养晦”。
 

成功的沟通,往往靠的是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。—P·F·古德






---/ 2 /---
◆◆忌鸵鸟综合症◆◆
不找借口是努力变好的第一步




没兴趣、做了也没用、我不懂……

遇事总找客观因素推诿,是一个人的致命弱点。

 

有这样一个小故事:

有人问农夫:“你种麦子了吗?”

农夫回:“还没有,我担心天会下雨。”

那人接着问:“那你种棉花了吗?”

农夫:“没有,我担心会有虫子吃棉花。”

那人还问:“那你究竟种了什么呢?”

农夫:“我什么都没有种,这样才是最安全的。”


社会心理学解释,人总是在尝试合理化自己的行为,意图为自己的一举一动找到推卸责任的解释,从而维护自己的自尊、或者减少自己的焦虑,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。
 

人一旦为自己找到一个错误的借口,不久就会再为自己找到一百个借口。—奥斯卡 · 王尔德



在潜意识中,每个人都认为自我的价值永远是正确的。而为了实现这一观点的正确性,人总是在自我说服、自我催眠。
 

“明知道太过肥胖对身体不好,为什么不控制一下饮食?”

“我如果不吃饱会很不开心,而且节食对胃也不好呀”

“你怎么今天又迟到了?”

“最近天气冷,我妈总舍不得叫我起床”


就好比鸵鸟在遭遇危险时,喜欢把头埋入沙坑,视线看不到,便自以为安全。

意大利经济学者VilfredoPareto,在观察10世纪英国人的财富和收益模式时发现,任何一组事物中,起决定性作用的部分总保持在20%的比例,剩下的80%则相对没那么重要。

出现问题,大多数情况下,只有20%的人会正确面对并主动承担。

长此以往,勇敢的人取得更多进步,推脱的人大都原地踏步。

这也是普通销售与TOP销售最大的区别:面对问题,是从外界找原因还是先从自身找原因。

一个让你置身事外的借口对你来说并不是好事,它会让你离客观越来越远,阻挡你更高效的解决问题。



---/ 3 /---
◆◆反木桶理论◆◆
提升你的不可替代性



木桶理论曾在一段时期大行其道:它告诉人们,木桶能装多少水,取决于短板。你的弱点,会决定你的高度。

但如今的社会分工下,面面俱到的人,往往会面面稀松。

比起全能,真正能让你脱颖而出的,是你在某个领域上的卓越和极致。

前不久网络上出现了一个名词叫“斜杠青年”。

它出自《纽约时报》专栏作家麦瑞克·阿尔伯撰写的书籍《双重职业》,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“专一职业”的生活方式,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。

于是被众多青年人所追捧,不少人也励志成为新时代的“斜杠青年”。

但现实中更多的是被人错误的解读,一味的追求所谓的”斜杠“而不再专注。

最后成为了一个拥有众多”斜杠“的无业游民,游走在各个职业链的底端。

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想在一时间接触更多的信息,拥有更多的标签,就无法在单个的事情上保持专注,努力做到极致。

就如一个销售如果想学PPT制作、构图、乐器、美妆护肤.......,那么她就很难在销售咨询中做到极致,也便能轻易被取代。


但如果一个人专注自己的领域的同时,只是附带学习一些简单的爱好,那就另当别论了。

与其在多个领域痛苦挣扎,不如把精力都放在目前擅长的领域的提升上。

因为从无能到平庸,和从一流到卓越相比,人们需要付出多得多的努力。

将特长放大,提升自己的不可替代性,让自己在某个领域可以用“专业思维”解决问题,用边际价值定义自己,在竞争中会显得更出众。



---/ 4 /---
◆◆善用5why分析◆◆
培养自己的好奇心



“知识是一种快乐,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。”

一位外国小哥制作了一段火柴人视频来阐述好奇的意义:

好奇教会了我语言:








好奇带我去看了奇妙的流星雨:









好奇促使人解开很多未知的门:









“好奇创造了前进的动力和乐趣,也让我们不断思考为什么去解决问题。”

好奇可以让人一口气读完一本书、掌握更多知识……

而“5why分析法”是利用好奇心处理问题的其中一种方法。

指的是对一个问题点连续问5个为什么,逐渐抽丝剥茧,找到问题的本质原因。













工作中我们也可以试着使用5why分析解决问题:




问题一:客户说她要再考虑考虑
 

为什么客户说要考虑考虑?---要对比商量

为什么客户要对比商量?---觉得肯定还有更好的

为什么客户认为还有更好的?---现在不急,想多看看

为什么客户现在不急?---觉得现在学或不学没啥区别

为什么客户觉得区别不大?---不知道学了有什么用





问题二:我的任务没有完成
 

为什么我任务没有完成?---时间不够用

为什么我时间不够用?---工作时没有分清主次

为什么我没有分清主次?---不确定哪些比较重要

为什么我对重要性不确定?---任务目标不清晰

为什么我的任务目标不清晰?---没有提前做好整理和规划

 

实际运用中,还可以将次数扩展,直到找出根本原因。




---/ 5 /---
◆◆断舍离思维◆◆
丢掉你不必要的包袱



经济学中,有一个概念叫“机会成本”。

在资源、时间有限的条件下,想要完成一件事,就会丧失做其他事的机会。

一天只有24小时,时间有限,而要做的事常常是无限的。

在这一矛盾下,筛选和排序就显得尤为重要:

必要性是筛选的标准;

而重要/紧迫性则是排序的标准。
 

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,而是自己,而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。—山下英子





很多时候我们做事效率低下,最主要的原因是任务目标不清晰,而目标不清晰的原因是你的事情太多。

在职场上,也有可印证的理论——POA行动力,公式是这样的:










这意味着,在其他指标不变的情况下,目标聚焦程度越高,行动力也就越强。

删繁就简,重点才能一目了然。




---/ 6 /---
◆◆拒绝拖延症◆◆
一只藏在大脑的猴子





常听到人说,“Deadline(最后期限)是第一生产力”,平时浪费时间,期限前通宵加班。
 

论文开学就布置了,可学期过半还只有一个标题;

年初的减肥计划,剩三个月过年,体重却停滞不前;

月初领的指标,不到月底最后一天绝不全力以赴;

……










这是大多数人被拖延症绑架的人生。

拖延症,是一种不必要的自愿推迟。

“不必要”,就是不理性的选择,而“自愿”意味着,很多人明知这是不良的习惯,也没法摆脱。




研究表明,网络时代拖延症成因中,56%的上班族和学生,会在学习或工作时因受到干扰而转移注意力。

换句话说,拖延症的人大多不是主动放弃的,而是干扰太多,自控力太差。

 

之前听过一个关于拖延症的演讲:

里面说到,拖延症患者的大脑,比正常人多出了一只名为“及时行乐”的猴子。

当大脑中理性按照计划做事情的时候,猴子会干扰正常的决策,因为猴子没有计划的概念,它只在乎“简单”和“快乐”。



但拖延,并不能使人快乐。大多数拖延症患者存在焦虑心理:即便行动上没有进展,心理上的紧张却难以消解。




法国心理学家Zeigarnik曾将受试者分为两组,让他们去完成20项工作,期间他干扰一组受试者使他们无法完成任务。

结果,虽然两组在接受任务的时候都呈现一种紧张状态,但顺利完成者紧张状态随之消失,未能完成组紧张感依然存在。

一边着急,一边怠慢。

因此,克服拖延心理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焦虑。


//如何摆脱拖延症,以下三点很重要://
 

一、给自己设定小目标,做好任务清单:
 
把需要做的任务细化为一个个小目标,最好加上短期反馈,这样一个看似很高的指标就变得没那么艰难了。

把每月的指标分上中下三旬做分解,并适当给自己一些奖励;

把每天的通时分11点、15点、17点、20点四个时间段做分解;

还有邀约、到访、签单......等同样可以做分解。


二、远离诱惑源头,控制外部环境:
 
对于新一代的人来说,适当远离手机视频APP也许就是克服拖延的第一步。


三、从易到难,更容易满足:
 
一部电影里说,先剪左手指甲的人更喜欢先做简单的任务,也更容易得到快乐和满足。所以克服拖延症,也可以尝试从简单的任务做起。



以上,6个底层思维,哪个让你最受益? 查看全部


工作的结果=思维方式×热情×能力。

拥有正确的思维方式,甚至比拥有智商、体魄等其他能力更为重要。






为什么自己明明很努力,却还是不行?

为什么有的人不算聪明,却能取得成功?

许多情况下,处理事情的逻辑和方法,才是带人跳出困境的首要因素。

了解以下6点,相信对打破你的固有思维会有所启发。


---/ 1 /---
◆◆斯坦纳定理◆◆

正确的沟通法则是少说多听



心理学家Stainer提出,一个人在哪里说的越多,在哪里听到的就越少。
 
 


古希腊有这样一则传说

一位年轻人向苏格拉底求教,学习如何演讲。

为了表现自己口才好,他半句未歇,讲了很多话。

苏格拉底默默听完后对他说,“看来你需要缴纳两份学费。”

年轻人不解,“您为什么要我交双份呢?”

苏格拉底解释:“因为我需要教你两件事,第一件事是如何闭嘴,第二件事才是如何开口演讲。”



“要做一个善于沟通的人,最有效的一种办法,就是学会听人家说话。”


声音专家朱利安在TED演讲《五种令倾听更有效的方法》里谈到,日常生活中,我们花60%的时间去听,但真正被接收的只有25%。


640.webp_(3)_.jpg

 


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:

“结婚时,我向妻子承诺每天听从她,像第一次一样”

“而现在 ,这是我每天功亏一篑的事情。”

表达自己的意见很容易,专心听别人讲话却很难。




有研究表明,在实际沟通过程中,只有20%的人能排开主客观干扰,做到倾听。

而每一次认真听别人讲话,都是一次“韬光养晦”。
 


成功的沟通,往往靠的是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。—P·F·古德







---/ 2 /---
◆◆忌鸵鸟综合症◆◆

不找借口是努力变好的第一步




没兴趣、做了也没用、我不懂……

遇事总找客观因素推诿,是一个人的致命弱点。

 


有这样一个小故事:

有人问农夫:“你种麦子了吗?”

农夫回:“还没有,我担心天会下雨。”

那人接着问:“那你种棉花了吗?”

农夫:“没有,我担心会有虫子吃棉花。”

那人还问:“那你究竟种了什么呢?”

农夫:“我什么都没有种,这样才是最安全的。”



社会心理学解释,人总是在尝试合理化自己的行为,意图为自己的一举一动找到推卸责任的解释,从而维护自己的自尊、或者减少自己的焦虑,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。
 


人一旦为自己找到一个错误的借口,不久就会再为自己找到一百个借口。—奥斯卡 · 王尔德




在潜意识中,每个人都认为自我的价值永远是正确的。而为了实现这一观点的正确性,人总是在自我说服、自我催眠。
 


“明知道太过肥胖对身体不好,为什么不控制一下饮食?”

“我如果不吃饱会很不开心,而且节食对胃也不好呀”

“你怎么今天又迟到了?”

“最近天气冷,我妈总舍不得叫我起床”



就好比鸵鸟在遭遇危险时,喜欢把头埋入沙坑,视线看不到,便自以为安全。

意大利经济学者VilfredoPareto,在观察10世纪英国人的财富和收益模式时发现,任何一组事物中,起决定性作用的部分总保持在20%的比例,剩下的80%则相对没那么重要。

出现问题,大多数情况下,只有20%的人会正确面对并主动承担。

长此以往,勇敢的人取得更多进步,推脱的人大都原地踏步。

这也是普通销售与TOP销售最大的区别:面对问题,是从外界找原因还是先从自身找原因。

一个让你置身事外的借口对你来说并不是好事,它会让你离客观越来越远,阻挡你更高效的解决问题。



---/ 3 /---
◆◆反木桶理论◆◆

提升你的不可替代性



木桶理论曾在一段时期大行其道:它告诉人们,木桶能装多少水,取决于短板。你的弱点,会决定你的高度。

但如今的社会分工下,面面俱到的人,往往会面面稀松。

比起全能,真正能让你脱颖而出的,是你在某个领域上的卓越和极致。

前不久网络上出现了一个名词叫“斜杠青年”。

它出自《纽约时报》专栏作家麦瑞克·阿尔伯撰写的书籍《双重职业》,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“专一职业”的生活方式,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。

于是被众多青年人所追捧,不少人也励志成为新时代的“斜杠青年”。

但现实中更多的是被人错误的解读,一味的追求所谓的”斜杠“而不再专注。

最后成为了一个拥有众多”斜杠“的无业游民,游走在各个职业链的底端。

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想在一时间接触更多的信息,拥有更多的标签,就无法在单个的事情上保持专注,努力做到极致。

就如一个销售如果想学PPT制作、构图、乐器、美妆护肤.......,那么她就很难在销售咨询中做到极致,也便能轻易被取代。


但如果一个人专注自己的领域的同时,只是附带学习一些简单的爱好,那就另当别论了。

与其在多个领域痛苦挣扎,不如把精力都放在目前擅长的领域的提升上。

因为从无能到平庸,和从一流到卓越相比,人们需要付出多得多的努力。

将特长放大,提升自己的不可替代性,让自己在某个领域可以用“专业思维”解决问题,用边际价值定义自己,在竞争中会显得更出众。



---/ 4 /---
◆◆善用5why分析◆◆

培养自己的好奇心



“知识是一种快乐,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。”

一位外国小哥制作了一段火柴人视频来阐述好奇的意义:

好奇教会了我语言:


640.webp_.jpg



好奇带我去看了奇妙的流星雨:


640.webp_(1)_.jpg




好奇促使人解开很多未知的门:


640.webp_(2)_.jpg




“好奇创造了前进的动力和乐趣,也让我们不断思考为什么去解决问题。”

好奇可以让人一口气读完一本书、掌握更多知识……

而“5why分析法”是利用好奇心处理问题的其中一种方法。

指的是对一个问题点连续问5个为什么,逐渐抽丝剥茧,找到问题的本质原因。




640.webp_(4)_.jpg






工作中我们也可以试着使用5why分析解决问题:




问题一:客户说她要再考虑考虑
 


为什么客户说要考虑考虑?---要对比商量

为什么客户要对比商量?---觉得肯定还有更好的

为什么客户认为还有更好的?---现在不急,想多看看

为什么客户现在不急?---觉得现在学或不学没啥区别

为什么客户觉得区别不大?---不知道学了有什么用






问题二:我的任务没有完成
 


为什么我任务没有完成?---时间不够用

为什么我时间不够用?---工作时没有分清主次

为什么我没有分清主次?---不确定哪些比较重要

为什么我对重要性不确定?---任务目标不清晰

为什么我的任务目标不清晰?---没有提前做好整理和规划


 

实际运用中,还可以将次数扩展,直到找出根本原因。




---/ 5 /---
◆◆断舍离思维◆◆

丢掉你不必要的包袱



经济学中,有一个概念叫“机会成本”。

在资源、时间有限的条件下,想要完成一件事,就会丧失做其他事的机会。

一天只有24小时,时间有限,而要做的事常常是无限的。

在这一矛盾下,筛选和排序就显得尤为重要:

必要性是筛选的标准;

而重要/紧迫性则是排序的标准。
 


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,而是自己,而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。—山下英子






很多时候我们做事效率低下,最主要的原因是任务目标不清晰,而目标不清晰的原因是你的事情太多。

在职场上,也有可印证的理论——POA行动力,公式是这样的:



640.webp_(5)_.jpg




这意味着,在其他指标不变的情况下,目标聚焦程度越高,行动力也就越强。

删繁就简,重点才能一目了然。




---/ 6 /---
◆◆拒绝拖延症◆◆

一只藏在大脑的猴子





常听到人说,“Deadline(最后期限)是第一生产力”,平时浪费时间,期限前通宵加班。
 


论文开学就布置了,可学期过半还只有一个标题;

年初的减肥计划,剩三个月过年,体重却停滞不前;

月初领的指标,不到月底最后一天绝不全力以赴;

……




640.webp_(6)_.jpg




这是大多数人被拖延症绑架的人生。

拖延症,是一种不必要的自愿推迟。

“不必要”,就是不理性的选择,而“自愿”意味着,很多人明知这是不良的习惯,也没法摆脱。




研究表明,网络时代拖延症成因中,56%的上班族和学生,会在学习或工作时因受到干扰而转移注意力。

换句话说,拖延症的人大多不是主动放弃的,而是干扰太多,自控力太差。

 


之前听过一个关于拖延症的演讲:

里面说到,拖延症患者的大脑,比正常人多出了一只名为“及时行乐”的猴子。

当大脑中理性按照计划做事情的时候,猴子会干扰正常的决策,因为猴子没有计划的概念,它只在乎“简单”和“快乐”。




但拖延,并不能使人快乐。大多数拖延症患者存在焦虑心理:即便行动上没有进展,心理上的紧张却难以消解。




法国心理学家Zeigarnik曾将受试者分为两组,让他们去完成20项工作,期间他干扰一组受试者使他们无法完成任务。

结果,虽然两组在接受任务的时候都呈现一种紧张状态,但顺利完成者紧张状态随之消失,未能完成组紧张感依然存在。

一边着急,一边怠慢。

因此,克服拖延心理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焦虑。


//如何摆脱拖延症,以下三点很重要://
 

一、给自己设定小目标,做好任务清单:
 
把需要做的任务细化为一个个小目标,最好加上短期反馈,这样一个看似很高的指标就变得没那么艰难了。

把每月的指标分上中下三旬做分解,并适当给自己一些奖励;

把每天的通时分11点、15点、17点、20点四个时间段做分解;

还有邀约、到访、签单......等同样可以做分解。


二、远离诱惑源头,控制外部环境:
 
对于新一代的人来说,适当远离手机视频APP也许就是克服拖延的第一步。


三、从易到难,更容易满足:
 
一部电影里说,先剪左手指甲的人更喜欢先做简单的任务,也更容易得到快乐和满足。所以克服拖延症,也可以尝试从简单的任务做起。



以上,6个底层思维,哪个让你最受益?

难怪人家业绩高!一个成功销售的5不怕

销售/客户管理跳舞的小鱼 发表了文章 • 0 个评论 • 2908 次浏览 • 2019-01-04 10:53 • 来自相关话题

铁打的公司,流水的销售。许多老板,最看重的是销售人员,最头疼的也是销售人员。

也许,在别人眼中,销售很简单,不就是把东西卖出去吗。可偏偏越简单的工作反而越重要。

要想在销售行业中长久生存,应该了解那些“死掉”业务员的“死因”,对比自己,以求进步。


1、不怕见客户


如果一个销售人员怕见客户,怕被客户拒绝,首先就被自己禁锢了潜能,不去尝试,何尝知道自己有多大能耐?没准自己身体内有一股“洪荒之力”。

只有每天见不同人,经历不同客户以及与客户沟通的过程,才能慢慢积累。

不偷不抢客户的,为何要怕?


2、不怕行动多


有的销售人员,只希望守着自己的“一亩三分地”客户,来回折腾,殊不知这样的结果,只会是累死自己,烦死客户。

只有不断拓宽客户群,开单的业绩才会有所提升,理论永远不如实践来的快。

想太多,干太少,是庸人的做法。


3、不怕付出多


销售,最忌讳懒字当头,不想付出就想有收获,是异想天开。销售和农民伯伯种地一样,一份耕耘、一份收获,与客户打交道,你的真诚付出了多少,回报自然会有多少。

做销售,没有什么大诀窍,最直接有效的秘诀就是“勤奋、真诚”。


4、不怕被人呛


销售,就是与人打交道。大千世界,难免会碰到对自己指手画脚、说三道四、甚至爆粗为难的客户。如果,受不了这样的气,和客户直接干仗、辱骂,后果可想而之。

所以,一个好的销售,会炼成“九毒不侵”的境界。


5、不怕没业绩


大多初入职场的销售人员都会有前期的业绩不佳甚至零业绩交差,这实属正常。如果,干了三个月觉得账面未进,就选择了离职放弃。那么,不论你换几份工作还是会出现同样的状况。

如果觉得自己不适合做销售,就别开始,一旦开始就请坚持。再牛逼的销售冠军,一开始也不是业绩辉煌。




销售是一个高压力、高要求的职业,销售人员要想取得好的销售业绩,必须能够经受挫折,并能不断调整工作心态,以一种积极的、感恩的心态去面对工作和生活。




以下是销售人员心态调整的五大方法。
不要太顾面子


早就有人说过:中国五千年来,面子害死多少人!

项羽乌江自刎,称无颜见江东父老。若其能兵败志不坠,或许还能东山再起,则那一片好河山,鹿死谁手,尚知否?

越王钩践不要面子,卧薪尝胆。面子何在?后东山再起,反败为胜,其理乎?

有的业务员做业务,太讲面子,怕丢丑;怕被人笑话、瞧不起;不自信,这都不好。

老人言:怕丢脸反而丢了脸,不怕丢脸反而救了一副脸。细中滋味,耐人寻味。

王候将相,宁有种乎?谈业务,找客户,不论实力大小,利润是根本。

我的产品能给你带来利润,是给你一个机会,时不再来,机不可失。你对我的到来应欢迎、高兴。我何尝有丢丑之嫌?

心态好了,人自信了,何尝生意不成!工作中遭客户责备,被领导批评,不能感觉没面子,被责备,批评,是自己进步的一个机会。道吾恶者是吾师,道吾善者是吾贼,古人早有语之。
不要太注重得失


往往因为谈业务而谈,太看重结果。到最后,反而没有谈成。

谈生意先得好好推荐自己,客户对你本人都尚不信任,那何尝会有生意可做,先把过程做好,结果自然会好,没有了过程,怎么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呢?

工作中同样如此,太注重待遇的好坏,反而做不好工作。工作做好了,自然一切都会好。待人接物关系也一样,太看重得失,有势利的嫌疑。
不可感情用事


对待工作不可搀杂太多感情,感情多了,原则就少了。“没有规矩,不成方圆”这样开展工作就难。

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不能退缩,要坚强,明白困难只是暂时的,风雨过后往往都是彩虹。

对工作一不满意,就想另谋高就,一朝不满就很难满足。如此循环,就成了候鸟,永远成不了老鹰。

生活中也不能太情绪化,始终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,要能“骤然临之而不惊,无故加之而不惧”。而且人一旦情绪化,所有的能力就得不到正常发挥,自然就会影响工作。
对生活,对人要宽容


古人曰:君子坦荡荡,小人长戚戚。君子度量大,心胸宽广,不计较小事。

对人太计较、太在乎,忧愁、烦恼就会太多;生活中太苛求、太求全,人就不会快乐。

不防对生活,对人宽容一点,也许天地就大了起来!

换个角度思考


业务谈判中,学会站在客户立场考虑问题,就能分析出客户的心理,知己知彼,就能百战百胜;

在工作中,学会站在老板、公司的立场考虑问题,就能透彻地理解公司政策,有利于业务开展;

在生活中,学会站在朋友的立场考虑问题,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就能善解人意”,交到好朋友,有了换位思考,心态就能明朗起来。

心态的调解,重点还是在于我们要不断学习,提高自己,思想丰富了,想问题自然就全面了,看待事物就会更通透些,当然就会乐观,此为心态上乘之界!



以上。 查看全部
铁打的公司,流水的销售。许多老板,最看重的是销售人员,最头疼的也是销售人员。

也许,在别人眼中,销售很简单,不就是把东西卖出去吗。可偏偏越简单的工作反而越重要。

要想在销售行业中长久生存,应该了解那些“死掉”业务员的“死因”,对比自己,以求进步。


1、不怕见客户


如果一个销售人员怕见客户,怕被客户拒绝,首先就被自己禁锢了潜能,不去尝试,何尝知道自己有多大能耐?没准自己身体内有一股“洪荒之力”。

只有每天见不同人,经历不同客户以及与客户沟通的过程,才能慢慢积累。

不偷不抢客户的,为何要怕?


2、不怕行动多


有的销售人员,只希望守着自己的“一亩三分地”客户,来回折腾,殊不知这样的结果,只会是累死自己,烦死客户。

只有不断拓宽客户群,开单的业绩才会有所提升,理论永远不如实践来的快。

想太多,干太少,是庸人的做法。


3、不怕付出多


销售,最忌讳懒字当头,不想付出就想有收获,是异想天开。销售和农民伯伯种地一样,一份耕耘、一份收获,与客户打交道,你的真诚付出了多少,回报自然会有多少。

做销售,没有什么大诀窍,最直接有效的秘诀就是“勤奋、真诚”。


4、不怕被人呛


销售,就是与人打交道。大千世界,难免会碰到对自己指手画脚、说三道四、甚至爆粗为难的客户。如果,受不了这样的气,和客户直接干仗、辱骂,后果可想而之。

所以,一个好的销售,会炼成“九毒不侵”的境界。


5、不怕没业绩


大多初入职场的销售人员都会有前期的业绩不佳甚至零业绩交差,这实属正常。如果,干了三个月觉得账面未进,就选择了离职放弃。那么,不论你换几份工作还是会出现同样的状况。

如果觉得自己不适合做销售,就别开始,一旦开始就请坚持。再牛逼的销售冠军,一开始也不是业绩辉煌。




销售是一个高压力、高要求的职业,销售人员要想取得好的销售业绩,必须能够经受挫折,并能不断调整工作心态,以一种积极的、感恩的心态去面对工作和生活。




以下是销售人员心态调整的五大方法。
  • 不要太顾面子



早就有人说过:中国五千年来,面子害死多少人!

项羽乌江自刎,称无颜见江东父老。若其能兵败志不坠,或许还能东山再起,则那一片好河山,鹿死谁手,尚知否?

越王钩践不要面子,卧薪尝胆。面子何在?后东山再起,反败为胜,其理乎?

有的业务员做业务,太讲面子,怕丢丑;怕被人笑话、瞧不起;不自信,这都不好。

老人言:怕丢脸反而丢了脸,不怕丢脸反而救了一副脸。细中滋味,耐人寻味。

王候将相,宁有种乎?谈业务,找客户,不论实力大小,利润是根本。

我的产品能给你带来利润,是给你一个机会,时不再来,机不可失。你对我的到来应欢迎、高兴。我何尝有丢丑之嫌?

心态好了,人自信了,何尝生意不成!工作中遭客户责备,被领导批评,不能感觉没面子,被责备,批评,是自己进步的一个机会。道吾恶者是吾师,道吾善者是吾贼,古人早有语之。
  • 不要太注重得失



往往因为谈业务而谈,太看重结果。到最后,反而没有谈成。

谈生意先得好好推荐自己,客户对你本人都尚不信任,那何尝会有生意可做,先把过程做好,结果自然会好,没有了过程,怎么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呢?

工作中同样如此,太注重待遇的好坏,反而做不好工作。工作做好了,自然一切都会好。待人接物关系也一样,太看重得失,有势利的嫌疑。
  • 不可感情用事



对待工作不可搀杂太多感情,感情多了,原则就少了。“没有规矩,不成方圆”这样开展工作就难。

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不能退缩,要坚强,明白困难只是暂时的,风雨过后往往都是彩虹。

对工作一不满意,就想另谋高就,一朝不满就很难满足。如此循环,就成了候鸟,永远成不了老鹰。

生活中也不能太情绪化,始终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,要能“骤然临之而不惊,无故加之而不惧”。而且人一旦情绪化,所有的能力就得不到正常发挥,自然就会影响工作。
  • 对生活,对人要宽容



古人曰:君子坦荡荡,小人长戚戚。君子度量大,心胸宽广,不计较小事。

对人太计较、太在乎,忧愁、烦恼就会太多;生活中太苛求、太求全,人就不会快乐。

不防对生活,对人宽容一点,也许天地就大了起来!

  • 换个角度思考



业务谈判中,学会站在客户立场考虑问题,就能分析出客户的心理,知己知彼,就能百战百胜;

在工作中,学会站在老板、公司的立场考虑问题,就能透彻地理解公司政策,有利于业务开展;

在生活中,学会站在朋友的立场考虑问题,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就能善解人意”,交到好朋友,有了换位思考,心态就能明朗起来。

心态的调解,重点还是在于我们要不断学习,提高自己,思想丰富了,想问题自然就全面了,看待事物就会更通透些,当然就会乐观,此为心态上乘之界!



以上。

第一批奔三的90后:30岁,为什么立不起来?

销售/客户管理红圈小管家 发表了文章 • 0 个评论 • 4946 次浏览 • 2019-01-02 09:58 • 来自相关话题

一位读者留言:由于公司效益不好,工资经常发不出来,打算年后辞职了,我学历不高,已经30岁了,现在真得好迷茫!

我告诉他,我们年纪相仿,我也快30了,而且我也时常感到迷茫。

人到三十,迷茫和焦虑是非常明显的,因为你似乎一下子发现自己到了一个玩不起的年纪。

岁数一天天见长,生活和事业却并没有太大起色,最可怕地是,你完全看不到希望。

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

曾遇到过一个求职者,他递过来的简历做得很精致。

有一点令我吃惊,大专毕业4年后,竟然换了7份工作,而且关联性都不是很大,平均算下来每份工作都干了半年左右。

如此频繁的更换工作和行业,这让很好奇。

我问他,你三年时间换了七份工作,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呢?

他说,原因很多,有些工作干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不是想要的,自己不是很适合,还有一些公司人事关系太复杂,想换个氛围好一点的办公环境...

他似乎看出了我的介意,接着解释说,之前的每一份工作我都是想长久地做下去的,只是情况有些特殊而已。

这一次,他前来应聘的岗位是业务员。

我说,做销售需要有耐心和耐力,要能屈能伸,很累很辛苦。他说,打算做销售就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,就是想锻炼提高自己。

我开玩笑地说,你可别干几个月就又跑了。

他拍着胸口,表示不会。

由于公司那段时间急需基层业务员,只要条件不是很差,交流不存在严重障碍的都会录用,自然这位求职者也顺利进来了,因为岗位流动性本就比较大,也不担心他的离开会给公司造成多大损失。

三个月后,他真的选择离开了,这次都不到半年就要走了。理由是一直没开单子,感觉自己不适合做业务。

我笑着安慰他,没事,以后在新工作单位可要努力好好干了。

我一点也不恼,好聚好散,因为我从一开始就做好了他会离开的准备。只是不知道他何时才能安顿下来,毕竟他也快奔三十了。

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

三十岁,说起来是个数字,其实是道生死线。

30岁,为什么立不起来?

在这个世界上,最残忍的就是时间,比你的上司要冷酷,比你的客户要难搞。

因为时间会证明你有没有在公司里混日子,时间会证明一切,出来混,迟早是要还的。

混什么也别混日子,做什么也别做懒人。

一个人到了三十岁,如果还是一事无成,没有家庭、没有事业、存款羞涩,那么一定是有原因的,或是外在的,或是自身的。

我刚提到的那位求职者,相处几个月下来,发现他人其实挺不错的,热情洋溢,也很厚道,但就是做什么事情都三分钟热度。

他曾和我说起过要利用业余时间学点技能,考几个证书,参考书我看他买回来了几本,但也就看了几天,就再也没有翻过。

和他同批进来的业务员中,有两个小伙子一年后基本月薪达到3万元,业务都是人跑出来的,同样的平台,同样的产品,做不出来就是个人的能力问题。

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

职场上的人,能力差并不是最大的问题,因为可以通过学习和努力来提升,最怕的是没有坚持下去的决心,没有改变现状的决心。

可能很多人都听过职场上有一种现象叫:35岁现象。简单来讲,很多企业将招人的门槛设定在35岁,35岁成了职场人的生死线,35岁之后再找工作的难度会很大,会遭到用人单位的嫌弃。

所以,我觉得有必要在三十岁的年纪就知道有这样的潜规则存在,未雨绸缪,有备无患,总不是坏事。

不总结过往,40岁仍一事无成。
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
那么如何未雨绸缪呢?


首先,要活得通透,盲目地热情会让人不断地从事低质量的勤奋,很多时候低质量的勤奋比懒惰更可怕。

前几天,一位读者在文章下面留言:几次创业都失败了,现在做什么事都没有信心,你可以教我怎样恢复信心吗?

我回复他说,总结失败的原因,把好的和不好的都罗列出来,将事情看得通透了,自信心自然就会回来了。

到了三十岁了,你一定也经历了很多事情,经历就是财富,经验往往比学历、能力更重要。

 

给大家讲一个劫匪去抢银行的故事吧。一伙劫匪在抢银行,身背几次案底的劫匪头子大声地说,通通不许动,钱是国家的,命是自己的!

这就是经验,也说明他做过功课,进行过心里学的研究。

劫匪回去后,其中一新来的硕士学历劫匪说,老大,我们赶快数一下抢了多少,那老劫匪(小学文化)说,你傻啊,这么多钱,你要数到什么时候,今天晚上看新闻不就知道吗?


经验有时候比学历、能力来得更有效率。

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

你如果想在未来有一个质的飞跃,就必须对之前的人生进行总结:哪些地方做的不错,继续保持;哪些地方做的不好,那要改进。


只有自己把问题想明白了,事情看通透了,你才会对自己有底气,做起事情来,也会更加得心应手。

如果你一直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过着,不管多大岁数,你都会感到迷茫,你都会这样,而且只会越来越差,时间会证明一切。









// 解除危机,需要做到这几点 //


总结过去不成功的原因是第一步,给自己制定一个行之有效地方案是接下来急需要做的。

 
权衡好家庭和事业

到了这个年纪,做什么事情要考虑到责任,考虑到家庭了。家庭在一个人的事业中扮演着很重要地角色,能够将后方妥善处理的人,事业上也更容易成功。

钱是挣不完的,家人很重要。

 
制定一个5年目标

在你总结完失败的经验之后,总是要用实践来证明的。在35岁到来之前,制定一个为期5年的人生目标。

也许你们听过一万个小时定律:不论你想在任何一个领域成功,你都必须至少付出一万个小时的努力。

也不用你花一万个小时了,你要是每天能花3个小时用在实现这个5年目标上,不用2年,你可能就已经脱颖而出,有了更高的目标和追求。
  
执行力最为关键

有人说,我也努力了啊,我就没这个命,就是这么背。

并非如此,那是因为你执行力不到位,执行力差有两种:直接不做、做但是在瞎忙活。

直接不做的,没什么好说的了,这样的人永远是嘴上的冠军,总是有各种理由,每天在空想自己以后要怎么样、会怎么样,实际上除了空想还是空想。

整天瞎忙活的,某种程度上还不如直接不做,至少还得了个悠闲自在,心宽体胖。

拒绝毫无质量的奋斗,要是发现有不对劲的地方,应该立马停下来进行总结和思考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不管处于怎样的年纪,道理是相通的,有些事逃不了,路是走出来的,干就努力去做。

-THE END- 查看全部


一位读者留言:由于公司效益不好,工资经常发不出来,打算年后辞职了,我学历不高,已经30岁了,现在真得好迷茫!

我告诉他,我们年纪相仿,我也快30了,而且我也时常感到迷茫。


人到三十,迷茫和焦虑是非常明显的,因为你似乎一下子发现自己到了一个玩不起的年纪。

岁数一天天见长,生活和事业却并没有太大起色,最可怕地是,你完全看不到希望。

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

曾遇到过一个求职者,他递过来的简历做得很精致。

有一点令我吃惊,大专毕业4年后,竟然换了7份工作,而且关联性都不是很大,平均算下来每份工作都干了半年左右。

如此频繁的更换工作和行业,这让很好奇。

我问他,你三年时间换了七份工作,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呢?

他说,原因很多,有些工作干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不是想要的,自己不是很适合,还有一些公司人事关系太复杂,想换个氛围好一点的办公环境...

他似乎看出了我的介意,接着解释说,之前的每一份工作我都是想长久地做下去的,只是情况有些特殊而已。

这一次,他前来应聘的岗位是业务员。

我说,做销售需要有耐心和耐力,要能屈能伸,很累很辛苦。他说,打算做销售就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,就是想锻炼提高自己。

我开玩笑地说,你可别干几个月就又跑了。

他拍着胸口,表示不会。

由于公司那段时间急需基层业务员,只要条件不是很差,交流不存在严重障碍的都会录用,自然这位求职者也顺利进来了,因为岗位流动性本就比较大,也不担心他的离开会给公司造成多大损失。

三个月后,他真的选择离开了,这次都不到半年就要走了。理由是一直没开单子,感觉自己不适合做业务。

我笑着安慰他,没事,以后在新工作单位可要努力好好干了。

我一点也不恼,好聚好散,因为我从一开始就做好了他会离开的准备。只是不知道他何时才能安顿下来,毕竟他也快奔三十了。

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

三十岁,说起来是个数字,其实是道生死线。

30岁,为什么立不起来?

在这个世界上,最残忍的就是时间,比你的上司要冷酷,比你的客户要难搞。

因为时间会证明你有没有在公司里混日子,时间会证明一切,出来混,迟早是要还的。

混什么也别混日子,做什么也别做懒人。

一个人到了三十岁,如果还是一事无成,没有家庭、没有事业、存款羞涩,那么一定是有原因的,或是外在的,或是自身的。

我刚提到的那位求职者,相处几个月下来,发现他人其实挺不错的,热情洋溢,也很厚道,但就是做什么事情都三分钟热度。

他曾和我说起过要利用业余时间学点技能,考几个证书,参考书我看他买回来了几本,但也就看了几天,就再也没有翻过。

和他同批进来的业务员中,有两个小伙子一年后基本月薪达到3万元,业务都是人跑出来的,同样的平台,同样的产品,做不出来就是个人的能力问题。

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

职场上的人,能力差并不是最大的问题,因为可以通过学习和努力来提升,最怕的是没有坚持下去的决心,没有改变现状的决心。

可能很多人都听过职场上有一种现象叫:35岁现象。简单来讲,很多企业将招人的门槛设定在35岁,35岁成了职场人的生死线,35岁之后再找工作的难度会很大,会遭到用人单位的嫌弃。

所以,我觉得有必要在三十岁的年纪就知道有这样的潜规则存在,未雨绸缪,有备无患,总不是坏事。

不总结过往,40岁仍一事无成。
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
那么如何未雨绸缪呢?


首先,要活得通透,盲目地热情会让人不断地从事低质量的勤奋,很多时候低质量的勤奋比懒惰更可怕。

前几天,一位读者在文章下面留言:几次创业都失败了,现在做什么事都没有信心,你可以教我怎样恢复信心吗?

我回复他说,总结失败的原因,把好的和不好的都罗列出来,将事情看得通透了,自信心自然就会回来了。

到了三十岁了,你一定也经历了很多事情,经历就是财富,经验往往比学历、能力更重要。

 


给大家讲一个劫匪去抢银行的故事吧。一伙劫匪在抢银行,身背几次案底的劫匪头子大声地说,通通不许动,钱是国家的,命是自己的!

这就是经验,也说明他做过功课,进行过心里学的研究。

劫匪回去后,其中一新来的硕士学历劫匪说,老大,我们赶快数一下抢了多少,那老劫匪(小学文化)说,你傻啊,这么多钱,你要数到什么时候,今天晚上看新闻不就知道吗?



经验有时候比学历、能力来得更有效率。

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

你如果想在未来有一个质的飞跃,就必须对之前的人生进行总结:哪些地方做的不错,继续保持;哪些地方做的不好,那要改进。


只有自己把问题想明白了,事情看通透了,你才会对自己有底气,做起事情来,也会更加得心应手。

如果你一直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过着,不管多大岁数,你都会感到迷茫,你都会这样,而且只会越来越差,时间会证明一切。


timg.jpg




// 解除危机,需要做到这几点 //


总结过去不成功的原因是第一步,给自己制定一个行之有效地方案是接下来急需要做的。

 
  • 权衡好家庭和事业


到了这个年纪,做什么事情要考虑到责任,考虑到家庭了。家庭在一个人的事业中扮演着很重要地角色,能够将后方妥善处理的人,事业上也更容易成功。

钱是挣不完的,家人很重要。

 
  • 制定一个5年目标


在你总结完失败的经验之后,总是要用实践来证明的。在35岁到来之前,制定一个为期5年的人生目标。

也许你们听过一万个小时定律:不论你想在任何一个领域成功,你都必须至少付出一万个小时的努力。

也不用你花一万个小时了,你要是每天能花3个小时用在实现这个5年目标上,不用2年,你可能就已经脱颖而出,有了更高的目标和追求。
  
  • 执行力最为关键


有人说,我也努力了啊,我就没这个命,就是这么背。

并非如此,那是因为你执行力不到位,执行力差有两种:直接不做、做但是在瞎忙活。

直接不做的,没什么好说的了,这样的人永远是嘴上的冠军,总是有各种理由,每天在空想自己以后要怎么样、会怎么样,实际上除了空想还是空想。

整天瞎忙活的,某种程度上还不如直接不做,至少还得了个悠闲自在,心宽体胖。

拒绝毫无质量的奋斗,要是发现有不对劲的地方,应该立马停下来进行总结和思考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不管处于怎样的年纪,道理是相通的,有些事逃不了,路是走出来的,干就努力去做。

-THE END-

介绍产品4要素 句句戳中顾客的心

销售/客户管理红圈小管家 发表了文章 • 0 个评论 • 2394 次浏览 • 2019-01-17 13:41 • 来自相关话题

向顾客正确地介绍产品是个技术活,很多销售人员都做不好。
并非像很多人想得那样,能说就能做好销售,关键得会说,句句都能说到点子上,说到顾客心里去。

1、给顾客讲故事

讲故事是销售人员最应该具备的基本功。
一个好故事不仅能够创造画面感,而且能引起顾客的共鸣,相对其他语言技巧来说更能够被顾客所接受。
这种故事就很容易勾起顾客的想象,激发他的购买欲,让他心理长草,无法轻易走开。

2、带入消费场景

消费场景即什么人、在什么时间、什么地点、如何使用某款产品,以及使用这款产品的动机是什么。
当销售人员对这个描述得越具体、越生动,则消费场景越真实,最终展示的产品也越能打动人。
午后,在紧张的工作中停下来,感觉身体被掏空了,轻抿一口黑芝麻乳,配少许坚果,你会感觉全身舒畅。关键是,营养健康,热量不高,没有负罪感。

每天早上热黑芝麻乳,中午补充能量,晚上健身好搭档,这些话语会让顾客脑海中浮现出食用你产品后的美好情景,“哇!有了它生活变得大不一样啊!”
而他的购买欲也会随之升高,这就是描述“消费场景”的魅力。

3、数字证言

数字的本身是枯燥的,但是运用在语言里面,效果会显而易见。
而且利用数据,会提高顾客对你产品的可信度,增强专业感。
数字是一些优秀销售人员最常用的技巧,准确地报出产品数据和销售数据更加具有可信性。

4、认知对比

比如,一款爆款榨汁机,可以10秒榨汁、快速清洗,很好地满足了现代人偷懒的需求。
但是,这款榨汁机卖得不便宜,一个要298元。
这时候,销售员应该怎么介绍,才能让顾客觉得298元不贵呢?

优秀的销售员会这么说:
现在市面上口碑不错的榨汁机,最起码都要五六百块,贵的还要上千,但这款的价格真的非常亲民,只需要298元。这个价钱,就是在外面喝十几杯果汁的价格(还不一定是真果汁),却可以让你一年到头,天天喝自己鲜榨的果汁,口味也可以随意搭配!

确实,市面上不错的“榨汁机”都要500元以上,但是它们比这款榨汁机容量更大,功能更强。
由于大部分顾客并不熟悉榨汁机市场,当销售员有意设置这样一个高价产品锚点做对比,顾客听完后感觉:“哇!比其他品牌少了200多块的价格呢!”似乎自己占了便宜,从而愉快地下单。

THE END

总之,只要我们肯花上一些时间和精力,枯燥的产品介绍就可以做得这么任性,这么好玩!
销售不再是干巴巴地照本宣科,而是有准备地为每位顾客量身定制一套说辞。
需要注意的是,在我们实践中,一句话就可能包含上面全部知识点,所以大家要学会融会贯通,不要把它们看成单独的点。销售话术组合好了,你的产品想卖不出去都难。 查看全部
向顾客正确地介绍产品是个技术活,很多销售人员都做不好。
并非像很多人想得那样,能说就能做好销售,关键得会说,句句都能说到点子上,说到顾客心里去。

1、给顾客讲故事

讲故事是销售人员最应该具备的基本功。
一个好故事不仅能够创造画面感,而且能引起顾客的共鸣,相对其他语言技巧来说更能够被顾客所接受。
这种故事就很容易勾起顾客的想象,激发他的购买欲,让他心理长草,无法轻易走开。

2、带入消费场景

消费场景即什么人、在什么时间、什么地点、如何使用某款产品,以及使用这款产品的动机是什么。
当销售人员对这个描述得越具体、越生动,则消费场景越真实,最终展示的产品也越能打动人。
午后,在紧张的工作中停下来,感觉身体被掏空了,轻抿一口黑芝麻乳,配少许坚果,你会感觉全身舒畅。关键是,营养健康,热量不高,没有负罪感。

每天早上热黑芝麻乳,中午补充能量,晚上健身好搭档,这些话语会让顾客脑海中浮现出食用你产品后的美好情景,“哇!有了它生活变得大不一样啊!”
而他的购买欲也会随之升高,这就是描述“消费场景”的魅力。

3、数字证言

数字的本身是枯燥的,但是运用在语言里面,效果会显而易见。
而且利用数据,会提高顾客对你产品的可信度,增强专业感。
数字是一些优秀销售人员最常用的技巧,准确地报出产品数据和销售数据更加具有可信性。

4、认知对比

比如,一款爆款榨汁机,可以10秒榨汁、快速清洗,很好地满足了现代人偷懒的需求。
但是,这款榨汁机卖得不便宜,一个要298元。
这时候,销售员应该怎么介绍,才能让顾客觉得298元不贵呢?

优秀的销售员会这么说:
现在市面上口碑不错的榨汁机,最起码都要五六百块,贵的还要上千,但这款的价格真的非常亲民,只需要298元。这个价钱,就是在外面喝十几杯果汁的价格(还不一定是真果汁),却可以让你一年到头,天天喝自己鲜榨的果汁,口味也可以随意搭配!

确实,市面上不错的“榨汁机”都要500元以上,但是它们比这款榨汁机容量更大,功能更强。
由于大部分顾客并不熟悉榨汁机市场,当销售员有意设置这样一个高价产品锚点做对比,顾客听完后感觉:“哇!比其他品牌少了200多块的价格呢!”似乎自己占了便宜,从而愉快地下单。

THE END

总之,只要我们肯花上一些时间和精力,枯燥的产品介绍就可以做得这么任性,这么好玩!
销售不再是干巴巴地照本宣科,而是有准备地为每位顾客量身定制一套说辞。
需要注意的是,在我们实践中,一句话就可能包含上面全部知识点,所以大家要学会融会贯通,不要把它们看成单独的点。销售话术组合好了,你的产品想卖不出去都难。

对待愤怒的客户 教你7招反怒为喜

销售/客户管理红圈小管家 发表了文章 • 0 个评论 • 2121 次浏览 • 2019-01-16 09:23 • 来自相关话题

在销售心理学上面,愤怒型客户一般都不讲道理,总是用非常微妙和无意识的方式点燃愤怒之情。

在他们特别气愤时,他们不是使用大脑皮层,而是在使用建立于恐龙头脑之中的原始感情。

如果像对待通情达理、逻辑思维正常的人一样对待愤怒型客户,那可是大错特错。

因为客户愤怒时所做出的反应,同他们头脑冷静分析问题,或试图解决问题时,所做出的反应相差甚远。


那么,如何平息愤怒型客户的火气呢?今天为大家分享几种方法,当你遇到类似的客户的时候,你可以试试看:


一、找出客户愤怒的原因

愤怒的客户多表现为情绪激动、怒发冲冠、横眉冷眼等等。销售人员决不能为这些表面的现象为迷惑,应该努力透过这些现象,探明客户愤怒之下的真实原因。

客户愤怒的根本原因在于不满,即期待与现实的严重不符。

如果销售人员能找到客户愤怒的根本原因,那么,平息客户的愤怒就会变得简单起来。


二、耐心倾听

听客户讲,并让他知道,你在认真耐心地听他诉说,是平息愤怒型客户火气的最佳方法。

有时,客户发火的原因是,他认为这是让别人听自己诉说的唯一方法,使其平静下来的最好方法就是:主动耐心地倾听他的诉说。

这样客户就知道你在注意他的倾诉。这时,你可以插入几声“嗯,嗯”,还可以使用以下几句有效的话:

“这确实是一个问题。”

“我对此也很关心。”

“我看得出你为什么这么激动。”

客户诉说得越来越详细,你可以重复一下他的问题或概述一下他的问题,表示你在耐心认真地听他说话。

这种技巧可能是与他人相处的最好方法。


三、找出客户想要得到什么

在你成功地让客户相信你在听他诉说时,你应特别注意他想从你这里到什么。

最好的方法是问一下“你想让我做些什么”。

这种发问可以使你发现,这个愤怒型客户究竟想干什么,还可以使对方停下来想一想,使他从恐龙头脑反应,转到大脑皮层反应,自动降低感情用事的程度。


四、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谈判

一旦你找出了对方想要得到什么,你便可以开始考虑怎样解决这个问题。

你会惊奇地发现,在客户感到自己的倾诉被人倾听之后,这个问题解决起来是多么容易。


五、表示同情和理解

客户的愤怒带有强烈的感情因素,因此如果销售人员能够首先在感情上对对方表示同情和理解,那么将成为最终圆满解决问题的良好开端。

表示同情和理解有多种方式,可以以眼神来表示同情,以诚心诚意、认真的表情来表示理解,以适当的身体语言,如点头表示同意等等。

在表示同情和理解的时候,态度一定要诚恳,否则会被客户理解为心不在焉的敷衍,可能反而刺激了客户的愤怒。


六、给客户留足面子

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,恐龙头脑的客户宁可去记住繁杂枯燥的东西,也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。

在面对愤怒型客户时,重要的一条是避免让他当众承认错误。

如果你能这样解决问题,使客户感到自己的才智、道德和价值观被保住了,他就会很乐意。

如果错误明显是由你造成的,你应该非常礼貌地对给客户造成的不便道歉,宣布他们有理由感到气愤并表示自己改正错误。

如果你的错误使客户浪费了时间和金钱,稍打一点儿折扣便可做成很好的生意。

如果愤怒型客户感到自己被别人理解了,他就会感到很愉快。


七、立即向客户道歉

明确问题后,如果明显是自己的责任,则应马上向客户道歉。

即使在问题的归属上还不是很明确,需要进一步认定责任的承担者,也要首先向客户表示歉意。

道歉是必要的,但应注意的是,不要一味地向客户道歉。

有的销售人员好像是习惯性地,在面对愤怒型客户时连声道歉。

这种一味地道歉不但无助于平息客户的愤怒,有时反而会更加激怒客户。

因为客户需要的毕竟不是道歉,而是令其满意的处理结果。


——

面对愤怒型客户时,以下几种方法是万万不能用的。

因为这些方法对平息客户的愤怒毫无用处,反而只会使客户更加气愤。


一是 还击客户。当客户向你怒吼时,你自然的反应便是想给以还击。通常结果是,你一还击,客户的怒火更旺。

二是 避而不谈。避开问题不谈,告诉愤怒型客户应该找谁去发火,只会使客户更加愤怒,因为他会认为你在找借口。 


三是 解释开脱。客户的愤怒往往是由于一些简单的误解造成的。

你可能会很自然地插入话头,解释问题所在。

但愤怒的客户通常会把这看成是一种攻击,他只会更加反击。


四是 目标不清。对于愤怒型客户,你的目标就是尽快使他平静下来。

这样,你就可以帮助他理智地解决问题了。

这个目标与“对他实行报复”完全不同。你不能在对他实行报复的同时又使他平静下来。

如果你的目标是使他平静下来,你必须忘掉与他反唇相讥。




以上。 查看全部
在销售心理学上面,愤怒型客户一般都不讲道理,总是用非常微妙和无意识的方式点燃愤怒之情。

在他们特别气愤时,他们不是使用大脑皮层,而是在使用建立于恐龙头脑之中的原始感情。

如果像对待通情达理、逻辑思维正常的人一样对待愤怒型客户,那可是大错特错。

因为客户愤怒时所做出的反应,同他们头脑冷静分析问题,或试图解决问题时,所做出的反应相差甚远。


那么,如何平息愤怒型客户的火气呢?今天为大家分享几种方法,当你遇到类似的客户的时候,你可以试试看:


一、找出客户愤怒的原因

愤怒的客户多表现为情绪激动、怒发冲冠、横眉冷眼等等。销售人员决不能为这些表面的现象为迷惑,应该努力透过这些现象,探明客户愤怒之下的真实原因。

客户愤怒的根本原因在于不满,即期待与现实的严重不符。

如果销售人员能找到客户愤怒的根本原因,那么,平息客户的愤怒就会变得简单起来。


二、耐心倾听

听客户讲,并让他知道,你在认真耐心地听他诉说,是平息愤怒型客户火气的最佳方法。

有时,客户发火的原因是,他认为这是让别人听自己诉说的唯一方法,使其平静下来的最好方法就是:主动耐心地倾听他的诉说。

这样客户就知道你在注意他的倾诉。这时,你可以插入几声“嗯,嗯”,还可以使用以下几句有效的话:

“这确实是一个问题。”

“我对此也很关心。”

“我看得出你为什么这么激动。”

客户诉说得越来越详细,你可以重复一下他的问题或概述一下他的问题,表示你在耐心认真地听他说话。

这种技巧可能是与他人相处的最好方法。


三、找出客户想要得到什么

在你成功地让客户相信你在听他诉说时,你应特别注意他想从你这里到什么。

最好的方法是问一下“你想让我做些什么”。

这种发问可以使你发现,这个愤怒型客户究竟想干什么,还可以使对方停下来想一想,使他从恐龙头脑反应,转到大脑皮层反应,自动降低感情用事的程度。


四、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谈判

一旦你找出了对方想要得到什么,你便可以开始考虑怎样解决这个问题。

你会惊奇地发现,在客户感到自己的倾诉被人倾听之后,这个问题解决起来是多么容易。


五、表示同情和理解

客户的愤怒带有强烈的感情因素,因此如果销售人员能够首先在感情上对对方表示同情和理解,那么将成为最终圆满解决问题的良好开端。

表示同情和理解有多种方式,可以以眼神来表示同情,以诚心诚意、认真的表情来表示理解,以适当的身体语言,如点头表示同意等等。

在表示同情和理解的时候,态度一定要诚恳,否则会被客户理解为心不在焉的敷衍,可能反而刺激了客户的愤怒。


六、给客户留足面子

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,恐龙头脑的客户宁可去记住繁杂枯燥的东西,也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。

在面对愤怒型客户时,重要的一条是避免让他当众承认错误。

如果你能这样解决问题,使客户感到自己的才智、道德和价值观被保住了,他就会很乐意。

如果错误明显是由你造成的,你应该非常礼貌地对给客户造成的不便道歉,宣布他们有理由感到气愤并表示自己改正错误。

如果你的错误使客户浪费了时间和金钱,稍打一点儿折扣便可做成很好的生意。

如果愤怒型客户感到自己被别人理解了,他就会感到很愉快。


七、立即向客户道歉

明确问题后,如果明显是自己的责任,则应马上向客户道歉。

即使在问题的归属上还不是很明确,需要进一步认定责任的承担者,也要首先向客户表示歉意。

道歉是必要的,但应注意的是,不要一味地向客户道歉。

有的销售人员好像是习惯性地,在面对愤怒型客户时连声道歉。

这种一味地道歉不但无助于平息客户的愤怒,有时反而会更加激怒客户。

因为客户需要的毕竟不是道歉,而是令其满意的处理结果。


——

面对愤怒型客户时,以下几种方法是万万不能用的。

因为这些方法对平息客户的愤怒毫无用处,反而只会使客户更加气愤。


一是 还击客户。当客户向你怒吼时,你自然的反应便是想给以还击。通常结果是,你一还击,客户的怒火更旺。

二是 避而不谈。避开问题不谈,告诉愤怒型客户应该找谁去发火,只会使客户更加愤怒,因为他会认为你在找借口。 


三是 解释开脱。客户的愤怒往往是由于一些简单的误解造成的。

你可能会很自然地插入话头,解释问题所在。

但愤怒的客户通常会把这看成是一种攻击,他只会更加反击。


四是 目标不清。对于愤怒型客户,你的目标就是尽快使他平静下来。

这样,你就可以帮助他理智地解决问题了。

这个目标与“对他实行报复”完全不同。你不能在对他实行报复的同时又使他平静下来。

如果你的目标是使他平静下来,你必须忘掉与他反唇相讥。




以上。

销售做不到让客户记住你 就没必要干销售了

销售/客户管理红圈小管家 发表了文章 • 0 个评论 • 2470 次浏览 • 2019-01-15 13:24 • 来自相关话题

导语

销售即是沟通,每一次销售都必须要有目的,那就是要么让客户成交,要么让客户记住。

成交是对机会的把握,记住是对机会的争取,否则就是无效销售。




由于大多数客户对销售均抱有抵触心理,所以当很多销售员满怀热情地去销售产品时,常常是刚开口就遭到了拒绝。

既然客户强烈排斥销售,那么我们也可以曲线救国,先不谈销售产品的事,先争取客户的好感与信任,那么再谈销售就容易得多了。

例如,我们可以这样说:“我只需占用您15分钟的时间就可以了,与您随便聊一聊,我保证在这15分钟之内不与您谈销售产品的事。”


美国著名的保险销售员乔•库尔曼在29岁时就成为业绩一流的销售员。

一次,乔•库尔曼想拜访一个叫阿雷的客户,这位客户可是个大忙人,他每个月至少乘飞机飞行10万英里。

乔•库尔曼提前给阿雷打了个电话。“阿雷先生,我是人寿保险销售员,是理查德先生让我联系您的。我想拜访您不知道可不可以?”

“是想销售保险吗?已经有许多保险公司的销售员找过我了,我不需要,况且我也没有时间。”

“我知道您很忙,但您能抽出10分钟吗?10分钟就够了,我保证不向您销售保险,只是跟您随便聊一聊。”

“那好吧,你明天下午4点钟来吧。”

“谢谢您!我会准时到的。”

经过乔•库尔曼的争取,阿雷终于同意他拜访的请求。

第二天早晨,乔•库尔曼准时到了阿雷的办公室。“

您的时间非常宝贵,我将严格遵守10分钟的约定。”乔•库尔曼非常礼貌地说。

于是,乔•库尔曼开始了尽可能简短的提问,让阿雷多说话。

10分钟很快就到了,乔•库尔曼主动说:“阿雷先生,10分钟时间到了,您看我得走了。”

此时,阿雷先生谈兴正浓,便对乔•库尔曼说:“没关系,你再多待一会儿吧。”

就这样,谈话并没有结束,接下来,乔•库尔曼在与阿雷先生的闲谈中又获得了很多对销售有用的信息,而阿雷先生也对乔•库尔曼产生了好感。

当乔•库尔曼第3次拜访阿雷先生时,顺利地拿下了这张保单。


见面但不谈销售可以避免自己的销售行为被扼杀在摇篮中,而且也能了解更多的客户信息。

乔•库尔曼本着这一原则,在第一次见面中不谈销售,从而消除了客户的警戒心理,确保了和客户面谈的机会,同时也赢得了客户的好感。

尤其在现阶段的销售行为中,不可能与接触过的每个客户都能做到成交,很多客户就是基于"想了解",如果不能实现成交,又不能给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,则拜访是非常失败的。

如果没有成交,并不一定就错了,或无效了,关键还要看客户记住的内容。这里特别就成交与记住进行说明,并作出四象限的分析。



我们极力支持“既成交又记住”、“没成交但记住”的销售行为;矫正”只成交没记住“的销售行为;抵制”没成交没记住“的销售行为。


让顾客记住什么?


现在做客户的陌生拜访或初次拜访,当场与客户达成成交/合作共识的几乎没有。

不是因为产品不好,也不是因为客户不感兴趣,而是市场太过于复杂,沟通和追踪要不断进行,要找到彼此的契合点。

这里要考量的,首次更多是记住而不是成交,因为90%以上的可能性不会成交。

所以在开发客户、布局新品时,一定要让客户记住,而不一定是强求当场成交。

记住公司的实力,品牌的口碑,记住业务的专业性,亲和力,值得信任,记住产品的优势,与所经营产品的互补等,进而会有更多好的合作机会。

与其说市场困难,导致布局不利,客户不能成交,不如说是自己没能让客户更好地记住!

01▶遵守诺言 比如,我们已经与客户说好了不谈销售,所以销售人员一定要遵守诺言;

除非客户自己主动提及,否则不要在约定好的前提下,过多介绍公司产品及相关的内容。

如果我们违反了诺言,客户会认为我们不可信,从而失去再次拜访的机会。

02▶说话速度不宜太快 语速太快不利于对方倾听和理解,同时也不利于谈话的进行。

因为语速太快会给对方一种压力感,似乎在强迫对方听我们讲话。


03▶不占用客户太多时间 说占用对方几分钟的时间就占用几分钟,尽量不要延长;

否则客户不但认为我们不守信用,还会觉得我们喋喋不休,那么下次我们再想约见他恐怕就很难了。

当然,如果客户自己愿意延长时间与我们交谈那就另当别论了。


04▶让客户说话,多了解有用的信息 销售员在拜访客户的时候尽量多问问题,多听客户说话。

这样做的目的:一来是为了多了解客户的信息,二来是为了变单向沟通为双向沟通,让客户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。


05▶保持良好的心态 销售员在拜访客户时,不但不要提及销售,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,要面带微笑,不要给自己和客户压力,这样在客户面前我们才会显得更有亲和力。


销售员虽然不谈销售,但是一定要获得客户对自己的好感。 一定要做到在承诺的短暂时间里引起客户的兴趣、激发客户继续交谈的意愿,这样才能为自己赢得更有利的局面。



//做好售后追踪//


有数据显示80%的销售是在第4至11次跟踪后完成,仅有2%的销售是在第一次拜访沟通后完成的。

不管是成交还是记住,重要的是做好售后追踪,不能做一锤子买卖,不能收了款就不管了。

成交的顾客,要看使用反馈,使用周期,形成美誉度,争取复购;

未成交者,争取加深印象,赢得好感,进而尝试购买,彼此获得更多的信任机会。




以上。 查看全部
导语


销售即是沟通,每一次销售都必须要有目的,那就是要么让客户成交,要么让客户记住。

成交是对机会的把握,记住是对机会的争取,否则就是无效销售。





由于大多数客户对销售均抱有抵触心理,所以当很多销售员满怀热情地去销售产品时,常常是刚开口就遭到了拒绝。

既然客户强烈排斥销售,那么我们也可以曲线救国,先不谈销售产品的事,先争取客户的好感与信任,那么再谈销售就容易得多了。

例如,我们可以这样说:“我只需占用您15分钟的时间就可以了,与您随便聊一聊,我保证在这15分钟之内不与您谈销售产品的事。”


美国著名的保险销售员乔•库尔曼在29岁时就成为业绩一流的销售员。

一次,乔•库尔曼想拜访一个叫阿雷的客户,这位客户可是个大忙人,他每个月至少乘飞机飞行10万英里。

乔•库尔曼提前给阿雷打了个电话。“阿雷先生,我是人寿保险销售员,是理查德先生让我联系您的。我想拜访您不知道可不可以?”

“是想销售保险吗?已经有许多保险公司的销售员找过我了,我不需要,况且我也没有时间。”

“我知道您很忙,但您能抽出10分钟吗?10分钟就够了,我保证不向您销售保险,只是跟您随便聊一聊。”

“那好吧,你明天下午4点钟来吧。”

“谢谢您!我会准时到的。”

经过乔•库尔曼的争取,阿雷终于同意他拜访的请求。

第二天早晨,乔•库尔曼准时到了阿雷的办公室。“

您的时间非常宝贵,我将严格遵守10分钟的约定。”乔•库尔曼非常礼貌地说。

于是,乔•库尔曼开始了尽可能简短的提问,让阿雷多说话。

10分钟很快就到了,乔•库尔曼主动说:“阿雷先生,10分钟时间到了,您看我得走了。”

此时,阿雷先生谈兴正浓,便对乔•库尔曼说:“没关系,你再多待一会儿吧。”

就这样,谈话并没有结束,接下来,乔•库尔曼在与阿雷先生的闲谈中又获得了很多对销售有用的信息,而阿雷先生也对乔•库尔曼产生了好感。

当乔•库尔曼第3次拜访阿雷先生时,顺利地拿下了这张保单。


见面但不谈销售可以避免自己的销售行为被扼杀在摇篮中,而且也能了解更多的客户信息。

乔•库尔曼本着这一原则,在第一次见面中不谈销售,从而消除了客户的警戒心理,确保了和客户面谈的机会,同时也赢得了客户的好感。

尤其在现阶段的销售行为中,不可能与接触过的每个客户都能做到成交,很多客户就是基于"想了解",如果不能实现成交,又不能给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,则拜访是非常失败的。

如果没有成交,并不一定就错了,或无效了,关键还要看客户记住的内容。这里特别就成交与记住进行说明,并作出四象限的分析。



我们极力支持“既成交又记住”、“没成交但记住”的销售行为;矫正”只成交没记住“的销售行为;抵制”没成交没记住“的销售行为。


让顾客记住什么?


现在做客户的陌生拜访或初次拜访,当场与客户达成成交/合作共识的几乎没有。

不是因为产品不好,也不是因为客户不感兴趣,而是市场太过于复杂,沟通和追踪要不断进行,要找到彼此的契合点。

这里要考量的,首次更多是记住而不是成交,因为90%以上的可能性不会成交。

所以在开发客户、布局新品时,一定要让客户记住,而不一定是强求当场成交。

记住公司的实力,品牌的口碑,记住业务的专业性,亲和力,值得信任,记住产品的优势,与所经营产品的互补等,进而会有更多好的合作机会。

与其说市场困难,导致布局不利,客户不能成交,不如说是自己没能让客户更好地记住!

01▶遵守诺言 比如,我们已经与客户说好了不谈销售,所以销售人员一定要遵守诺言;

除非客户自己主动提及,否则不要在约定好的前提下,过多介绍公司产品及相关的内容。

如果我们违反了诺言,客户会认为我们不可信,从而失去再次拜访的机会。

02▶说话速度不宜太快 语速太快不利于对方倾听和理解,同时也不利于谈话的进行。

因为语速太快会给对方一种压力感,似乎在强迫对方听我们讲话。


03▶不占用客户太多时间 说占用对方几分钟的时间就占用几分钟,尽量不要延长;

否则客户不但认为我们不守信用,还会觉得我们喋喋不休,那么下次我们再想约见他恐怕就很难了。

当然,如果客户自己愿意延长时间与我们交谈那就另当别论了。


04▶让客户说话,多了解有用的信息 销售员在拜访客户的时候尽量多问问题,多听客户说话。

这样做的目的:一来是为了多了解客户的信息,二来是为了变单向沟通为双向沟通,让客户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。


05▶保持良好的心态 销售员在拜访客户时,不但不要提及销售,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,要面带微笑,不要给自己和客户压力,这样在客户面前我们才会显得更有亲和力。


销售员虽然不谈销售,但是一定要获得客户对自己的好感。 一定要做到在承诺的短暂时间里引起客户的兴趣、激发客户继续交谈的意愿,这样才能为自己赢得更有利的局面。



//做好售后追踪//


有数据显示80%的销售是在第4至11次跟踪后完成,仅有2%的销售是在第一次拜访沟通后完成的。

不管是成交还是记住,重要的是做好售后追踪,不能做一锤子买卖,不能收了款就不管了。

成交的顾客,要看使用反馈,使用周期,形成美誉度,争取复购;

未成交者,争取加深印象,赢得好感,进而尝试购买,彼此获得更多的信任机会。




以上。

打破你的固有思维 业绩增长速度加快2倍!

销售/客户管理红圈小管家 发表了文章 • 0 个评论 • 1901 次浏览 • 2019-01-07 10:28 • 来自相关话题

工作的结果=思维方式×热情×能力。

拥有正确的思维方式,甚至比拥有智商、体魄等其他能力更为重要。





为什么自己明明很努力,却还是不行?

为什么有的人不算聪明,却能取得成功?

许多情况下,处理事情的逻辑和方法,才是带人跳出困境的首要因素。

了解以下6点,相信对打破你的固有思维会有所启发。


---/ 1 /---
◆◆斯坦纳定理◆◆
正确的沟通法则是少说多听



心理学家Stainer提出,一个人在哪里说的越多,在哪里听到的就越少。
 
 

古希腊有这样一则传说

一位年轻人向苏格拉底求教,学习如何演讲。

为了表现自己口才好,他半句未歇,讲了很多话。

苏格拉底默默听完后对他说,“看来你需要缴纳两份学费。”

年轻人不解,“您为什么要我交双份呢?”

苏格拉底解释:“因为我需要教你两件事,第一件事是如何闭嘴,第二件事才是如何开口演讲。”


“要做一个善于沟通的人,最有效的一种办法,就是学会听人家说话。”


声音专家朱利安在TED演讲《五种令倾听更有效的方法》里谈到,日常生活中,我们花60%的时间去听,但真正被接收的只有25%。






 

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:

“结婚时,我向妻子承诺每天听从她,像第一次一样”

“而现在 ,这是我每天功亏一篑的事情。”

表达自己的意见很容易,专心听别人讲话却很难。



有研究表明,在实际沟通过程中,只有20%的人能排开主客观干扰,做到倾听。

而每一次认真听别人讲话,都是一次“韬光养晦”。
 

成功的沟通,往往靠的是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。—P·F·古德






---/ 2 /---
◆◆忌鸵鸟综合症◆◆
不找借口是努力变好的第一步




没兴趣、做了也没用、我不懂……

遇事总找客观因素推诿,是一个人的致命弱点。

 

有这样一个小故事:

有人问农夫:“你种麦子了吗?”

农夫回:“还没有,我担心天会下雨。”

那人接着问:“那你种棉花了吗?”

农夫:“没有,我担心会有虫子吃棉花。”

那人还问:“那你究竟种了什么呢?”

农夫:“我什么都没有种,这样才是最安全的。”


社会心理学解释,人总是在尝试合理化自己的行为,意图为自己的一举一动找到推卸责任的解释,从而维护自己的自尊、或者减少自己的焦虑,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。
 

人一旦为自己找到一个错误的借口,不久就会再为自己找到一百个借口。—奥斯卡 · 王尔德



在潜意识中,每个人都认为自我的价值永远是正确的。而为了实现这一观点的正确性,人总是在自我说服、自我催眠。
 

“明知道太过肥胖对身体不好,为什么不控制一下饮食?”

“我如果不吃饱会很不开心,而且节食对胃也不好呀”

“你怎么今天又迟到了?”

“最近天气冷,我妈总舍不得叫我起床”


就好比鸵鸟在遭遇危险时,喜欢把头埋入沙坑,视线看不到,便自以为安全。

意大利经济学者VilfredoPareto,在观察10世纪英国人的财富和收益模式时发现,任何一组事物中,起决定性作用的部分总保持在20%的比例,剩下的80%则相对没那么重要。

出现问题,大多数情况下,只有20%的人会正确面对并主动承担。

长此以往,勇敢的人取得更多进步,推脱的人大都原地踏步。

这也是普通销售与TOP销售最大的区别:面对问题,是从外界找原因还是先从自身找原因。

一个让你置身事外的借口对你来说并不是好事,它会让你离客观越来越远,阻挡你更高效的解决问题。



---/ 3 /---
◆◆反木桶理论◆◆
提升你的不可替代性



木桶理论曾在一段时期大行其道:它告诉人们,木桶能装多少水,取决于短板。你的弱点,会决定你的高度。

但如今的社会分工下,面面俱到的人,往往会面面稀松。

比起全能,真正能让你脱颖而出的,是你在某个领域上的卓越和极致。

前不久网络上出现了一个名词叫“斜杠青年”。

它出自《纽约时报》专栏作家麦瑞克·阿尔伯撰写的书籍《双重职业》,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“专一职业”的生活方式,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。

于是被众多青年人所追捧,不少人也励志成为新时代的“斜杠青年”。

但现实中更多的是被人错误的解读,一味的追求所谓的”斜杠“而不再专注。

最后成为了一个拥有众多”斜杠“的无业游民,游走在各个职业链的底端。

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想在一时间接触更多的信息,拥有更多的标签,就无法在单个的事情上保持专注,努力做到极致。

就如一个销售如果想学PPT制作、构图、乐器、美妆护肤.......,那么她就很难在销售咨询中做到极致,也便能轻易被取代。


但如果一个人专注自己的领域的同时,只是附带学习一些简单的爱好,那就另当别论了。

与其在多个领域痛苦挣扎,不如把精力都放在目前擅长的领域的提升上。

因为从无能到平庸,和从一流到卓越相比,人们需要付出多得多的努力。

将特长放大,提升自己的不可替代性,让自己在某个领域可以用“专业思维”解决问题,用边际价值定义自己,在竞争中会显得更出众。



---/ 4 /---
◆◆善用5why分析◆◆
培养自己的好奇心



“知识是一种快乐,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。”

一位外国小哥制作了一段火柴人视频来阐述好奇的意义:

好奇教会了我语言:








好奇带我去看了奇妙的流星雨:









好奇促使人解开很多未知的门:









“好奇创造了前进的动力和乐趣,也让我们不断思考为什么去解决问题。”

好奇可以让人一口气读完一本书、掌握更多知识……

而“5why分析法”是利用好奇心处理问题的其中一种方法。

指的是对一个问题点连续问5个为什么,逐渐抽丝剥茧,找到问题的本质原因。













工作中我们也可以试着使用5why分析解决问题:




问题一:客户说她要再考虑考虑
 

为什么客户说要考虑考虑?---要对比商量

为什么客户要对比商量?---觉得肯定还有更好的

为什么客户认为还有更好的?---现在不急,想多看看

为什么客户现在不急?---觉得现在学或不学没啥区别

为什么客户觉得区别不大?---不知道学了有什么用





问题二:我的任务没有完成
 

为什么我任务没有完成?---时间不够用

为什么我时间不够用?---工作时没有分清主次

为什么我没有分清主次?---不确定哪些比较重要

为什么我对重要性不确定?---任务目标不清晰

为什么我的任务目标不清晰?---没有提前做好整理和规划

 

实际运用中,还可以将次数扩展,直到找出根本原因。




---/ 5 /---
◆◆断舍离思维◆◆
丢掉你不必要的包袱



经济学中,有一个概念叫“机会成本”。

在资源、时间有限的条件下,想要完成一件事,就会丧失做其他事的机会。

一天只有24小时,时间有限,而要做的事常常是无限的。

在这一矛盾下,筛选和排序就显得尤为重要:

必要性是筛选的标准;

而重要/紧迫性则是排序的标准。
 

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,而是自己,而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。—山下英子





很多时候我们做事效率低下,最主要的原因是任务目标不清晰,而目标不清晰的原因是你的事情太多。

在职场上,也有可印证的理论——POA行动力,公式是这样的:










这意味着,在其他指标不变的情况下,目标聚焦程度越高,行动力也就越强。

删繁就简,重点才能一目了然。




---/ 6 /---
◆◆拒绝拖延症◆◆
一只藏在大脑的猴子





常听到人说,“Deadline(最后期限)是第一生产力”,平时浪费时间,期限前通宵加班。
 

论文开学就布置了,可学期过半还只有一个标题;

年初的减肥计划,剩三个月过年,体重却停滞不前;

月初领的指标,不到月底最后一天绝不全力以赴;

……










这是大多数人被拖延症绑架的人生。

拖延症,是一种不必要的自愿推迟。

“不必要”,就是不理性的选择,而“自愿”意味着,很多人明知这是不良的习惯,也没法摆脱。




研究表明,网络时代拖延症成因中,56%的上班族和学生,会在学习或工作时因受到干扰而转移注意力。

换句话说,拖延症的人大多不是主动放弃的,而是干扰太多,自控力太差。

 

之前听过一个关于拖延症的演讲:

里面说到,拖延症患者的大脑,比正常人多出了一只名为“及时行乐”的猴子。

当大脑中理性按照计划做事情的时候,猴子会干扰正常的决策,因为猴子没有计划的概念,它只在乎“简单”和“快乐”。



但拖延,并不能使人快乐。大多数拖延症患者存在焦虑心理:即便行动上没有进展,心理上的紧张却难以消解。




法国心理学家Zeigarnik曾将受试者分为两组,让他们去完成20项工作,期间他干扰一组受试者使他们无法完成任务。

结果,虽然两组在接受任务的时候都呈现一种紧张状态,但顺利完成者紧张状态随之消失,未能完成组紧张感依然存在。

一边着急,一边怠慢。

因此,克服拖延心理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焦虑。


//如何摆脱拖延症,以下三点很重要://
 

一、给自己设定小目标,做好任务清单:
 
把需要做的任务细化为一个个小目标,最好加上短期反馈,这样一个看似很高的指标就变得没那么艰难了。

把每月的指标分上中下三旬做分解,并适当给自己一些奖励;

把每天的通时分11点、15点、17点、20点四个时间段做分解;

还有邀约、到访、签单......等同样可以做分解。


二、远离诱惑源头,控制外部环境:
 
对于新一代的人来说,适当远离手机视频APP也许就是克服拖延的第一步。


三、从易到难,更容易满足:
 
一部电影里说,先剪左手指甲的人更喜欢先做简单的任务,也更容易得到快乐和满足。所以克服拖延症,也可以尝试从简单的任务做起。



以上,6个底层思维,哪个让你最受益? 查看全部


工作的结果=思维方式×热情×能力。

拥有正确的思维方式,甚至比拥有智商、体魄等其他能力更为重要。






为什么自己明明很努力,却还是不行?

为什么有的人不算聪明,却能取得成功?

许多情况下,处理事情的逻辑和方法,才是带人跳出困境的首要因素。

了解以下6点,相信对打破你的固有思维会有所启发。


---/ 1 /---
◆◆斯坦纳定理◆◆

正确的沟通法则是少说多听



心理学家Stainer提出,一个人在哪里说的越多,在哪里听到的就越少。
 
 


古希腊有这样一则传说

一位年轻人向苏格拉底求教,学习如何演讲。

为了表现自己口才好,他半句未歇,讲了很多话。

苏格拉底默默听完后对他说,“看来你需要缴纳两份学费。”

年轻人不解,“您为什么要我交双份呢?”

苏格拉底解释:“因为我需要教你两件事,第一件事是如何闭嘴,第二件事才是如何开口演讲。”



“要做一个善于沟通的人,最有效的一种办法,就是学会听人家说话。”


声音专家朱利安在TED演讲《五种令倾听更有效的方法》里谈到,日常生活中,我们花60%的时间去听,但真正被接收的只有25%。


640.webp_(3)_.jpg

 


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:

“结婚时,我向妻子承诺每天听从她,像第一次一样”

“而现在 ,这是我每天功亏一篑的事情。”

表达自己的意见很容易,专心听别人讲话却很难。




有研究表明,在实际沟通过程中,只有20%的人能排开主客观干扰,做到倾听。

而每一次认真听别人讲话,都是一次“韬光养晦”。
 


成功的沟通,往往靠的是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。—P·F·古德







---/ 2 /---
◆◆忌鸵鸟综合症◆◆

不找借口是努力变好的第一步




没兴趣、做了也没用、我不懂……

遇事总找客观因素推诿,是一个人的致命弱点。

 


有这样一个小故事:

有人问农夫:“你种麦子了吗?”

农夫回:“还没有,我担心天会下雨。”

那人接着问:“那你种棉花了吗?”

农夫:“没有,我担心会有虫子吃棉花。”

那人还问:“那你究竟种了什么呢?”

农夫:“我什么都没有种,这样才是最安全的。”



社会心理学解释,人总是在尝试合理化自己的行为,意图为自己的一举一动找到推卸责任的解释,从而维护自己的自尊、或者减少自己的焦虑,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。
 


人一旦为自己找到一个错误的借口,不久就会再为自己找到一百个借口。—奥斯卡 · 王尔德




在潜意识中,每个人都认为自我的价值永远是正确的。而为了实现这一观点的正确性,人总是在自我说服、自我催眠。
 


“明知道太过肥胖对身体不好,为什么不控制一下饮食?”

“我如果不吃饱会很不开心,而且节食对胃也不好呀”

“你怎么今天又迟到了?”

“最近天气冷,我妈总舍不得叫我起床”



就好比鸵鸟在遭遇危险时,喜欢把头埋入沙坑,视线看不到,便自以为安全。

意大利经济学者VilfredoPareto,在观察10世纪英国人的财富和收益模式时发现,任何一组事物中,起决定性作用的部分总保持在20%的比例,剩下的80%则相对没那么重要。

出现问题,大多数情况下,只有20%的人会正确面对并主动承担。

长此以往,勇敢的人取得更多进步,推脱的人大都原地踏步。

这也是普通销售与TOP销售最大的区别:面对问题,是从外界找原因还是先从自身找原因。

一个让你置身事外的借口对你来说并不是好事,它会让你离客观越来越远,阻挡你更高效的解决问题。



---/ 3 /---
◆◆反木桶理论◆◆

提升你的不可替代性



木桶理论曾在一段时期大行其道:它告诉人们,木桶能装多少水,取决于短板。你的弱点,会决定你的高度。

但如今的社会分工下,面面俱到的人,往往会面面稀松。

比起全能,真正能让你脱颖而出的,是你在某个领域上的卓越和极致。

前不久网络上出现了一个名词叫“斜杠青年”。

它出自《纽约时报》专栏作家麦瑞克·阿尔伯撰写的书籍《双重职业》,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“专一职业”的生活方式,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。

于是被众多青年人所追捧,不少人也励志成为新时代的“斜杠青年”。

但现实中更多的是被人错误的解读,一味的追求所谓的”斜杠“而不再专注。

最后成为了一个拥有众多”斜杠“的无业游民,游走在各个职业链的底端。

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想在一时间接触更多的信息,拥有更多的标签,就无法在单个的事情上保持专注,努力做到极致。

就如一个销售如果想学PPT制作、构图、乐器、美妆护肤.......,那么她就很难在销售咨询中做到极致,也便能轻易被取代。


但如果一个人专注自己的领域的同时,只是附带学习一些简单的爱好,那就另当别论了。

与其在多个领域痛苦挣扎,不如把精力都放在目前擅长的领域的提升上。

因为从无能到平庸,和从一流到卓越相比,人们需要付出多得多的努力。

将特长放大,提升自己的不可替代性,让自己在某个领域可以用“专业思维”解决问题,用边际价值定义自己,在竞争中会显得更出众。



---/ 4 /---
◆◆善用5why分析◆◆

培养自己的好奇心



“知识是一种快乐,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。”

一位外国小哥制作了一段火柴人视频来阐述好奇的意义:

好奇教会了我语言:


640.webp_.jpg



好奇带我去看了奇妙的流星雨:


640.webp_(1)_.jpg




好奇促使人解开很多未知的门:


640.webp_(2)_.jpg




“好奇创造了前进的动力和乐趣,也让我们不断思考为什么去解决问题。”

好奇可以让人一口气读完一本书、掌握更多知识……

而“5why分析法”是利用好奇心处理问题的其中一种方法。

指的是对一个问题点连续问5个为什么,逐渐抽丝剥茧,找到问题的本质原因。




640.webp_(4)_.jpg






工作中我们也可以试着使用5why分析解决问题:




问题一:客户说她要再考虑考虑
 


为什么客户说要考虑考虑?---要对比商量

为什么客户要对比商量?---觉得肯定还有更好的

为什么客户认为还有更好的?---现在不急,想多看看

为什么客户现在不急?---觉得现在学或不学没啥区别

为什么客户觉得区别不大?---不知道学了有什么用






问题二:我的任务没有完成
 


为什么我任务没有完成?---时间不够用

为什么我时间不够用?---工作时没有分清主次

为什么我没有分清主次?---不确定哪些比较重要

为什么我对重要性不确定?---任务目标不清晰

为什么我的任务目标不清晰?---没有提前做好整理和规划


 

实际运用中,还可以将次数扩展,直到找出根本原因。




---/ 5 /---
◆◆断舍离思维◆◆

丢掉你不必要的包袱



经济学中,有一个概念叫“机会成本”。

在资源、时间有限的条件下,想要完成一件事,就会丧失做其他事的机会。

一天只有24小时,时间有限,而要做的事常常是无限的。

在这一矛盾下,筛选和排序就显得尤为重要:

必要性是筛选的标准;

而重要/紧迫性则是排序的标准。
 


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,而是自己,而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。—山下英子






很多时候我们做事效率低下,最主要的原因是任务目标不清晰,而目标不清晰的原因是你的事情太多。

在职场上,也有可印证的理论——POA行动力,公式是这样的:



640.webp_(5)_.jpg




这意味着,在其他指标不变的情况下,目标聚焦程度越高,行动力也就越强。

删繁就简,重点才能一目了然。




---/ 6 /---
◆◆拒绝拖延症◆◆

一只藏在大脑的猴子





常听到人说,“Deadline(最后期限)是第一生产力”,平时浪费时间,期限前通宵加班。
 


论文开学就布置了,可学期过半还只有一个标题;

年初的减肥计划,剩三个月过年,体重却停滞不前;

月初领的指标,不到月底最后一天绝不全力以赴;

……




640.webp_(6)_.jpg




这是大多数人被拖延症绑架的人生。

拖延症,是一种不必要的自愿推迟。

“不必要”,就是不理性的选择,而“自愿”意味着,很多人明知这是不良的习惯,也没法摆脱。




研究表明,网络时代拖延症成因中,56%的上班族和学生,会在学习或工作时因受到干扰而转移注意力。

换句话说,拖延症的人大多不是主动放弃的,而是干扰太多,自控力太差。

 


之前听过一个关于拖延症的演讲:

里面说到,拖延症患者的大脑,比正常人多出了一只名为“及时行乐”的猴子。

当大脑中理性按照计划做事情的时候,猴子会干扰正常的决策,因为猴子没有计划的概念,它只在乎“简单”和“快乐”。




但拖延,并不能使人快乐。大多数拖延症患者存在焦虑心理:即便行动上没有进展,心理上的紧张却难以消解。




法国心理学家Zeigarnik曾将受试者分为两组,让他们去完成20项工作,期间他干扰一组受试者使他们无法完成任务。

结果,虽然两组在接受任务的时候都呈现一种紧张状态,但顺利完成者紧张状态随之消失,未能完成组紧张感依然存在。

一边着急,一边怠慢。

因此,克服拖延心理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焦虑。


//如何摆脱拖延症,以下三点很重要://
 

一、给自己设定小目标,做好任务清单:
 
把需要做的任务细化为一个个小目标,最好加上短期反馈,这样一个看似很高的指标就变得没那么艰难了。

把每月的指标分上中下三旬做分解,并适当给自己一些奖励;

把每天的通时分11点、15点、17点、20点四个时间段做分解;

还有邀约、到访、签单......等同样可以做分解。


二、远离诱惑源头,控制外部环境:
 
对于新一代的人来说,适当远离手机视频APP也许就是克服拖延的第一步。


三、从易到难,更容易满足:
 
一部电影里说,先剪左手指甲的人更喜欢先做简单的任务,也更容易得到快乐和满足。所以克服拖延症,也可以尝试从简单的任务做起。



以上,6个底层思维,哪个让你最受益?

难怪人家业绩高!一个成功销售的5不怕

销售/客户管理跳舞的小鱼 发表了文章 • 0 个评论 • 2908 次浏览 • 2019-01-04 10:53 • 来自相关话题

铁打的公司,流水的销售。许多老板,最看重的是销售人员,最头疼的也是销售人员。

也许,在别人眼中,销售很简单,不就是把东西卖出去吗。可偏偏越简单的工作反而越重要。

要想在销售行业中长久生存,应该了解那些“死掉”业务员的“死因”,对比自己,以求进步。


1、不怕见客户


如果一个销售人员怕见客户,怕被客户拒绝,首先就被自己禁锢了潜能,不去尝试,何尝知道自己有多大能耐?没准自己身体内有一股“洪荒之力”。

只有每天见不同人,经历不同客户以及与客户沟通的过程,才能慢慢积累。

不偷不抢客户的,为何要怕?


2、不怕行动多


有的销售人员,只希望守着自己的“一亩三分地”客户,来回折腾,殊不知这样的结果,只会是累死自己,烦死客户。

只有不断拓宽客户群,开单的业绩才会有所提升,理论永远不如实践来的快。

想太多,干太少,是庸人的做法。


3、不怕付出多


销售,最忌讳懒字当头,不想付出就想有收获,是异想天开。销售和农民伯伯种地一样,一份耕耘、一份收获,与客户打交道,你的真诚付出了多少,回报自然会有多少。

做销售,没有什么大诀窍,最直接有效的秘诀就是“勤奋、真诚”。


4、不怕被人呛


销售,就是与人打交道。大千世界,难免会碰到对自己指手画脚、说三道四、甚至爆粗为难的客户。如果,受不了这样的气,和客户直接干仗、辱骂,后果可想而之。

所以,一个好的销售,会炼成“九毒不侵”的境界。


5、不怕没业绩


大多初入职场的销售人员都会有前期的业绩不佳甚至零业绩交差,这实属正常。如果,干了三个月觉得账面未进,就选择了离职放弃。那么,不论你换几份工作还是会出现同样的状况。

如果觉得自己不适合做销售,就别开始,一旦开始就请坚持。再牛逼的销售冠军,一开始也不是业绩辉煌。




销售是一个高压力、高要求的职业,销售人员要想取得好的销售业绩,必须能够经受挫折,并能不断调整工作心态,以一种积极的、感恩的心态去面对工作和生活。




以下是销售人员心态调整的五大方法。
不要太顾面子


早就有人说过:中国五千年来,面子害死多少人!

项羽乌江自刎,称无颜见江东父老。若其能兵败志不坠,或许还能东山再起,则那一片好河山,鹿死谁手,尚知否?

越王钩践不要面子,卧薪尝胆。面子何在?后东山再起,反败为胜,其理乎?

有的业务员做业务,太讲面子,怕丢丑;怕被人笑话、瞧不起;不自信,这都不好。

老人言:怕丢脸反而丢了脸,不怕丢脸反而救了一副脸。细中滋味,耐人寻味。

王候将相,宁有种乎?谈业务,找客户,不论实力大小,利润是根本。

我的产品能给你带来利润,是给你一个机会,时不再来,机不可失。你对我的到来应欢迎、高兴。我何尝有丢丑之嫌?

心态好了,人自信了,何尝生意不成!工作中遭客户责备,被领导批评,不能感觉没面子,被责备,批评,是自己进步的一个机会。道吾恶者是吾师,道吾善者是吾贼,古人早有语之。
不要太注重得失


往往因为谈业务而谈,太看重结果。到最后,反而没有谈成。

谈生意先得好好推荐自己,客户对你本人都尚不信任,那何尝会有生意可做,先把过程做好,结果自然会好,没有了过程,怎么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呢?

工作中同样如此,太注重待遇的好坏,反而做不好工作。工作做好了,自然一切都会好。待人接物关系也一样,太看重得失,有势利的嫌疑。
不可感情用事


对待工作不可搀杂太多感情,感情多了,原则就少了。“没有规矩,不成方圆”这样开展工作就难。

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不能退缩,要坚强,明白困难只是暂时的,风雨过后往往都是彩虹。

对工作一不满意,就想另谋高就,一朝不满就很难满足。如此循环,就成了候鸟,永远成不了老鹰。

生活中也不能太情绪化,始终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,要能“骤然临之而不惊,无故加之而不惧”。而且人一旦情绪化,所有的能力就得不到正常发挥,自然就会影响工作。
对生活,对人要宽容


古人曰:君子坦荡荡,小人长戚戚。君子度量大,心胸宽广,不计较小事。

对人太计较、太在乎,忧愁、烦恼就会太多;生活中太苛求、太求全,人就不会快乐。

不防对生活,对人宽容一点,也许天地就大了起来!

换个角度思考


业务谈判中,学会站在客户立场考虑问题,就能分析出客户的心理,知己知彼,就能百战百胜;

在工作中,学会站在老板、公司的立场考虑问题,就能透彻地理解公司政策,有利于业务开展;

在生活中,学会站在朋友的立场考虑问题,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就能善解人意”,交到好朋友,有了换位思考,心态就能明朗起来。

心态的调解,重点还是在于我们要不断学习,提高自己,思想丰富了,想问题自然就全面了,看待事物就会更通透些,当然就会乐观,此为心态上乘之界!



以上。 查看全部
铁打的公司,流水的销售。许多老板,最看重的是销售人员,最头疼的也是销售人员。

也许,在别人眼中,销售很简单,不就是把东西卖出去吗。可偏偏越简单的工作反而越重要。

要想在销售行业中长久生存,应该了解那些“死掉”业务员的“死因”,对比自己,以求进步。


1、不怕见客户


如果一个销售人员怕见客户,怕被客户拒绝,首先就被自己禁锢了潜能,不去尝试,何尝知道自己有多大能耐?没准自己身体内有一股“洪荒之力”。

只有每天见不同人,经历不同客户以及与客户沟通的过程,才能慢慢积累。

不偷不抢客户的,为何要怕?


2、不怕行动多


有的销售人员,只希望守着自己的“一亩三分地”客户,来回折腾,殊不知这样的结果,只会是累死自己,烦死客户。

只有不断拓宽客户群,开单的业绩才会有所提升,理论永远不如实践来的快。

想太多,干太少,是庸人的做法。


3、不怕付出多


销售,最忌讳懒字当头,不想付出就想有收获,是异想天开。销售和农民伯伯种地一样,一份耕耘、一份收获,与客户打交道,你的真诚付出了多少,回报自然会有多少。

做销售,没有什么大诀窍,最直接有效的秘诀就是“勤奋、真诚”。


4、不怕被人呛


销售,就是与人打交道。大千世界,难免会碰到对自己指手画脚、说三道四、甚至爆粗为难的客户。如果,受不了这样的气,和客户直接干仗、辱骂,后果可想而之。

所以,一个好的销售,会炼成“九毒不侵”的境界。


5、不怕没业绩


大多初入职场的销售人员都会有前期的业绩不佳甚至零业绩交差,这实属正常。如果,干了三个月觉得账面未进,就选择了离职放弃。那么,不论你换几份工作还是会出现同样的状况。

如果觉得自己不适合做销售,就别开始,一旦开始就请坚持。再牛逼的销售冠军,一开始也不是业绩辉煌。




销售是一个高压力、高要求的职业,销售人员要想取得好的销售业绩,必须能够经受挫折,并能不断调整工作心态,以一种积极的、感恩的心态去面对工作和生活。




以下是销售人员心态调整的五大方法。
  • 不要太顾面子



早就有人说过:中国五千年来,面子害死多少人!

项羽乌江自刎,称无颜见江东父老。若其能兵败志不坠,或许还能东山再起,则那一片好河山,鹿死谁手,尚知否?

越王钩践不要面子,卧薪尝胆。面子何在?后东山再起,反败为胜,其理乎?

有的业务员做业务,太讲面子,怕丢丑;怕被人笑话、瞧不起;不自信,这都不好。

老人言:怕丢脸反而丢了脸,不怕丢脸反而救了一副脸。细中滋味,耐人寻味。

王候将相,宁有种乎?谈业务,找客户,不论实力大小,利润是根本。

我的产品能给你带来利润,是给你一个机会,时不再来,机不可失。你对我的到来应欢迎、高兴。我何尝有丢丑之嫌?

心态好了,人自信了,何尝生意不成!工作中遭客户责备,被领导批评,不能感觉没面子,被责备,批评,是自己进步的一个机会。道吾恶者是吾师,道吾善者是吾贼,古人早有语之。
  • 不要太注重得失



往往因为谈业务而谈,太看重结果。到最后,反而没有谈成。

谈生意先得好好推荐自己,客户对你本人都尚不信任,那何尝会有生意可做,先把过程做好,结果自然会好,没有了过程,怎么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呢?

工作中同样如此,太注重待遇的好坏,反而做不好工作。工作做好了,自然一切都会好。待人接物关系也一样,太看重得失,有势利的嫌疑。
  • 不可感情用事



对待工作不可搀杂太多感情,感情多了,原则就少了。“没有规矩,不成方圆”这样开展工作就难。

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不能退缩,要坚强,明白困难只是暂时的,风雨过后往往都是彩虹。

对工作一不满意,就想另谋高就,一朝不满就很难满足。如此循环,就成了候鸟,永远成不了老鹰。

生活中也不能太情绪化,始终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,要能“骤然临之而不惊,无故加之而不惧”。而且人一旦情绪化,所有的能力就得不到正常发挥,自然就会影响工作。
  • 对生活,对人要宽容



古人曰:君子坦荡荡,小人长戚戚。君子度量大,心胸宽广,不计较小事。

对人太计较、太在乎,忧愁、烦恼就会太多;生活中太苛求、太求全,人就不会快乐。

不防对生活,对人宽容一点,也许天地就大了起来!

  • 换个角度思考



业务谈判中,学会站在客户立场考虑问题,就能分析出客户的心理,知己知彼,就能百战百胜;

在工作中,学会站在老板、公司的立场考虑问题,就能透彻地理解公司政策,有利于业务开展;

在生活中,学会站在朋友的立场考虑问题,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就能善解人意”,交到好朋友,有了换位思考,心态就能明朗起来。

心态的调解,重点还是在于我们要不断学习,提高自己,思想丰富了,想问题自然就全面了,看待事物就会更通透些,当然就会乐观,此为心态上乘之界!



以上。

第一批奔三的90后:30岁,为什么立不起来?

销售/客户管理红圈小管家 发表了文章 • 0 个评论 • 4946 次浏览 • 2019-01-02 09:58 • 来自相关话题

一位读者留言:由于公司效益不好,工资经常发不出来,打算年后辞职了,我学历不高,已经30岁了,现在真得好迷茫!

我告诉他,我们年纪相仿,我也快30了,而且我也时常感到迷茫。

人到三十,迷茫和焦虑是非常明显的,因为你似乎一下子发现自己到了一个玩不起的年纪。

岁数一天天见长,生活和事业却并没有太大起色,最可怕地是,你完全看不到希望。

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

曾遇到过一个求职者,他递过来的简历做得很精致。

有一点令我吃惊,大专毕业4年后,竟然换了7份工作,而且关联性都不是很大,平均算下来每份工作都干了半年左右。

如此频繁的更换工作和行业,这让很好奇。

我问他,你三年时间换了七份工作,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呢?

他说,原因很多,有些工作干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不是想要的,自己不是很适合,还有一些公司人事关系太复杂,想换个氛围好一点的办公环境...

他似乎看出了我的介意,接着解释说,之前的每一份工作我都是想长久地做下去的,只是情况有些特殊而已。

这一次,他前来应聘的岗位是业务员。

我说,做销售需要有耐心和耐力,要能屈能伸,很累很辛苦。他说,打算做销售就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,就是想锻炼提高自己。

我开玩笑地说,你可别干几个月就又跑了。

他拍着胸口,表示不会。

由于公司那段时间急需基层业务员,只要条件不是很差,交流不存在严重障碍的都会录用,自然这位求职者也顺利进来了,因为岗位流动性本就比较大,也不担心他的离开会给公司造成多大损失。

三个月后,他真的选择离开了,这次都不到半年就要走了。理由是一直没开单子,感觉自己不适合做业务。

我笑着安慰他,没事,以后在新工作单位可要努力好好干了。

我一点也不恼,好聚好散,因为我从一开始就做好了他会离开的准备。只是不知道他何时才能安顿下来,毕竟他也快奔三十了。

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

三十岁,说起来是个数字,其实是道生死线。

30岁,为什么立不起来?

在这个世界上,最残忍的就是时间,比你的上司要冷酷,比你的客户要难搞。

因为时间会证明你有没有在公司里混日子,时间会证明一切,出来混,迟早是要还的。

混什么也别混日子,做什么也别做懒人。

一个人到了三十岁,如果还是一事无成,没有家庭、没有事业、存款羞涩,那么一定是有原因的,或是外在的,或是自身的。

我刚提到的那位求职者,相处几个月下来,发现他人其实挺不错的,热情洋溢,也很厚道,但就是做什么事情都三分钟热度。

他曾和我说起过要利用业余时间学点技能,考几个证书,参考书我看他买回来了几本,但也就看了几天,就再也没有翻过。

和他同批进来的业务员中,有两个小伙子一年后基本月薪达到3万元,业务都是人跑出来的,同样的平台,同样的产品,做不出来就是个人的能力问题。

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

职场上的人,能力差并不是最大的问题,因为可以通过学习和努力来提升,最怕的是没有坚持下去的决心,没有改变现状的决心。

可能很多人都听过职场上有一种现象叫:35岁现象。简单来讲,很多企业将招人的门槛设定在35岁,35岁成了职场人的生死线,35岁之后再找工作的难度会很大,会遭到用人单位的嫌弃。

所以,我觉得有必要在三十岁的年纪就知道有这样的潜规则存在,未雨绸缪,有备无患,总不是坏事。

不总结过往,40岁仍一事无成。
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
那么如何未雨绸缪呢?


首先,要活得通透,盲目地热情会让人不断地从事低质量的勤奋,很多时候低质量的勤奋比懒惰更可怕。

前几天,一位读者在文章下面留言:几次创业都失败了,现在做什么事都没有信心,你可以教我怎样恢复信心吗?

我回复他说,总结失败的原因,把好的和不好的都罗列出来,将事情看得通透了,自信心自然就会回来了。

到了三十岁了,你一定也经历了很多事情,经历就是财富,经验往往比学历、能力更重要。

 

给大家讲一个劫匪去抢银行的故事吧。一伙劫匪在抢银行,身背几次案底的劫匪头子大声地说,通通不许动,钱是国家的,命是自己的!

这就是经验,也说明他做过功课,进行过心里学的研究。

劫匪回去后,其中一新来的硕士学历劫匪说,老大,我们赶快数一下抢了多少,那老劫匪(小学文化)说,你傻啊,这么多钱,你要数到什么时候,今天晚上看新闻不就知道吗?


经验有时候比学历、能力来得更有效率。

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

你如果想在未来有一个质的飞跃,就必须对之前的人生进行总结:哪些地方做的不错,继续保持;哪些地方做的不好,那要改进。


只有自己把问题想明白了,事情看通透了,你才会对自己有底气,做起事情来,也会更加得心应手。

如果你一直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过着,不管多大岁数,你都会感到迷茫,你都会这样,而且只会越来越差,时间会证明一切。









// 解除危机,需要做到这几点 //


总结过去不成功的原因是第一步,给自己制定一个行之有效地方案是接下来急需要做的。

 
权衡好家庭和事业

到了这个年纪,做什么事情要考虑到责任,考虑到家庭了。家庭在一个人的事业中扮演着很重要地角色,能够将后方妥善处理的人,事业上也更容易成功。

钱是挣不完的,家人很重要。

 
制定一个5年目标

在你总结完失败的经验之后,总是要用实践来证明的。在35岁到来之前,制定一个为期5年的人生目标。

也许你们听过一万个小时定律:不论你想在任何一个领域成功,你都必须至少付出一万个小时的努力。

也不用你花一万个小时了,你要是每天能花3个小时用在实现这个5年目标上,不用2年,你可能就已经脱颖而出,有了更高的目标和追求。
  
执行力最为关键

有人说,我也努力了啊,我就没这个命,就是这么背。

并非如此,那是因为你执行力不到位,执行力差有两种:直接不做、做但是在瞎忙活。

直接不做的,没什么好说的了,这样的人永远是嘴上的冠军,总是有各种理由,每天在空想自己以后要怎么样、会怎么样,实际上除了空想还是空想。

整天瞎忙活的,某种程度上还不如直接不做,至少还得了个悠闲自在,心宽体胖。

拒绝毫无质量的奋斗,要是发现有不对劲的地方,应该立马停下来进行总结和思考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不管处于怎样的年纪,道理是相通的,有些事逃不了,路是走出来的,干就努力去做。

-THE END- 查看全部


一位读者留言:由于公司效益不好,工资经常发不出来,打算年后辞职了,我学历不高,已经30岁了,现在真得好迷茫!

我告诉他,我们年纪相仿,我也快30了,而且我也时常感到迷茫。


人到三十,迷茫和焦虑是非常明显的,因为你似乎一下子发现自己到了一个玩不起的年纪。

岁数一天天见长,生活和事业却并没有太大起色,最可怕地是,你完全看不到希望。

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

曾遇到过一个求职者,他递过来的简历做得很精致。

有一点令我吃惊,大专毕业4年后,竟然换了7份工作,而且关联性都不是很大,平均算下来每份工作都干了半年左右。

如此频繁的更换工作和行业,这让很好奇。

我问他,你三年时间换了七份工作,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呢?

他说,原因很多,有些工作干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不是想要的,自己不是很适合,还有一些公司人事关系太复杂,想换个氛围好一点的办公环境...

他似乎看出了我的介意,接着解释说,之前的每一份工作我都是想长久地做下去的,只是情况有些特殊而已。

这一次,他前来应聘的岗位是业务员。

我说,做销售需要有耐心和耐力,要能屈能伸,很累很辛苦。他说,打算做销售就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,就是想锻炼提高自己。

我开玩笑地说,你可别干几个月就又跑了。

他拍着胸口,表示不会。

由于公司那段时间急需基层业务员,只要条件不是很差,交流不存在严重障碍的都会录用,自然这位求职者也顺利进来了,因为岗位流动性本就比较大,也不担心他的离开会给公司造成多大损失。

三个月后,他真的选择离开了,这次都不到半年就要走了。理由是一直没开单子,感觉自己不适合做业务。

我笑着安慰他,没事,以后在新工作单位可要努力好好干了。

我一点也不恼,好聚好散,因为我从一开始就做好了他会离开的准备。只是不知道他何时才能安顿下来,毕竟他也快奔三十了。

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

三十岁,说起来是个数字,其实是道生死线。

30岁,为什么立不起来?

在这个世界上,最残忍的就是时间,比你的上司要冷酷,比你的客户要难搞。

因为时间会证明你有没有在公司里混日子,时间会证明一切,出来混,迟早是要还的。

混什么也别混日子,做什么也别做懒人。

一个人到了三十岁,如果还是一事无成,没有家庭、没有事业、存款羞涩,那么一定是有原因的,或是外在的,或是自身的。

我刚提到的那位求职者,相处几个月下来,发现他人其实挺不错的,热情洋溢,也很厚道,但就是做什么事情都三分钟热度。

他曾和我说起过要利用业余时间学点技能,考几个证书,参考书我看他买回来了几本,但也就看了几天,就再也没有翻过。

和他同批进来的业务员中,有两个小伙子一年后基本月薪达到3万元,业务都是人跑出来的,同样的平台,同样的产品,做不出来就是个人的能力问题。

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

职场上的人,能力差并不是最大的问题,因为可以通过学习和努力来提升,最怕的是没有坚持下去的决心,没有改变现状的决心。

可能很多人都听过职场上有一种现象叫:35岁现象。简单来讲,很多企业将招人的门槛设定在35岁,35岁成了职场人的生死线,35岁之后再找工作的难度会很大,会遭到用人单位的嫌弃。

所以,我觉得有必要在三十岁的年纪就知道有这样的潜规则存在,未雨绸缪,有备无患,总不是坏事。

不总结过往,40岁仍一事无成。
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
那么如何未雨绸缪呢?


首先,要活得通透,盲目地热情会让人不断地从事低质量的勤奋,很多时候低质量的勤奋比懒惰更可怕。

前几天,一位读者在文章下面留言:几次创业都失败了,现在做什么事都没有信心,你可以教我怎样恢复信心吗?

我回复他说,总结失败的原因,把好的和不好的都罗列出来,将事情看得通透了,自信心自然就会回来了。

到了三十岁了,你一定也经历了很多事情,经历就是财富,经验往往比学历、能力更重要。

 


给大家讲一个劫匪去抢银行的故事吧。一伙劫匪在抢银行,身背几次案底的劫匪头子大声地说,通通不许动,钱是国家的,命是自己的!

这就是经验,也说明他做过功课,进行过心里学的研究。

劫匪回去后,其中一新来的硕士学历劫匪说,老大,我们赶快数一下抢了多少,那老劫匪(小学文化)说,你傻啊,这么多钱,你要数到什么时候,今天晚上看新闻不就知道吗?



经验有时候比学历、能力来得更有效率。

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

你如果想在未来有一个质的飞跃,就必须对之前的人生进行总结:哪些地方做的不错,继续保持;哪些地方做的不好,那要改进。


只有自己把问题想明白了,事情看通透了,你才会对自己有底气,做起事情来,也会更加得心应手。

如果你一直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过着,不管多大岁数,你都会感到迷茫,你都会这样,而且只会越来越差,时间会证明一切。


timg.jpg




// 解除危机,需要做到这几点 //


总结过去不成功的原因是第一步,给自己制定一个行之有效地方案是接下来急需要做的。

 
  • 权衡好家庭和事业


到了这个年纪,做什么事情要考虑到责任,考虑到家庭了。家庭在一个人的事业中扮演着很重要地角色,能够将后方妥善处理的人,事业上也更容易成功。

钱是挣不完的,家人很重要。

 
  • 制定一个5年目标


在你总结完失败的经验之后,总是要用实践来证明的。在35岁到来之前,制定一个为期5年的人生目标。

也许你们听过一万个小时定律:不论你想在任何一个领域成功,你都必须至少付出一万个小时的努力。

也不用你花一万个小时了,你要是每天能花3个小时用在实现这个5年目标上,不用2年,你可能就已经脱颖而出,有了更高的目标和追求。
  
  • 执行力最为关键


有人说,我也努力了啊,我就没这个命,就是这么背。

并非如此,那是因为你执行力不到位,执行力差有两种:直接不做、做但是在瞎忙活。

直接不做的,没什么好说的了,这样的人永远是嘴上的冠军,总是有各种理由,每天在空想自己以后要怎么样、会怎么样,实际上除了空想还是空想。

整天瞎忙活的,某种程度上还不如直接不做,至少还得了个悠闲自在,心宽体胖。

拒绝毫无质量的奋斗,要是发现有不对劲的地方,应该立马停下来进行总结和思考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不管处于怎样的年纪,道理是相通的,有些事逃不了,路是走出来的,干就努力去做。

-THE END-